2016年,柳州市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整体形势良好。
一、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基本情况
(一)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大幅下降
柳州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062.9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8%。超额完成年度节能降耗任务,整体形势良好。
(二)能耗各月波动较大
由于高耗能企业生产不稳定,导致各月能耗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2月能耗同比下降5.6%,降幅最大,7月能耗增长1%,能耗增长达到顶峰。
2016年各月份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情况(单位:%)

(三)轻、重工业能耗“一增一降”
轻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0.47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6.4%,重工业1012.47万吨标准煤,增长0.1%。
(四)七大高耗能行业能耗“五降二增”
七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耗996.50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能耗下降0.2个百分点。造纸和纸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能耗分别下降2.8%、4.5%、5.0%、11.9%、26.3%,分别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下降0.0、0.0、0.4、0.3、3.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能耗分别增长4.7%、10.9%,分别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3.0、0.6个百分点。
(五)企业发电量下降
企业发电量93.24亿千瓦时,下降2.4%。其中火力发电62.49亿千瓦时,增长3.6%;水力发电30.75亿千瓦时,下降12.7%。
(六)大部分县(区)能耗下降
全市10个县(区),有7个县(区)能耗下降。柳北区、鱼峰区、柳城县、融水县、柳江县、城中区、三江县综合能源消费量分别下降0.4%、2.6%、3.3%、3.5%、7.9%、10.4%、39.1%;鹿寨县、融安县、柳南区分别增长2.1%、5.3%、6.9%。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新增企业拉动力较大
2016年新上规模的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9.84万吨标准煤,拉动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0.8个百分点。新增企业对能耗增长拉动力较大主要是新上了一家热电联产的企业,该企业拉动规模以上能耗增长0.7个百分点。
(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波动较大
下半年,随着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生产复苏,能耗虽保持下降趋势,但是降幅在不断收窄。照此情形看,随着高耗能企业生产的加快,企业能耗将有不断攀升的趋势,2017年降耗工作不容放松。
三、相关建议
(一)加大节能监控机制,淘汰落后产能
柳州市是工业城市,能耗基数大,耗能行业生产不稳定,能耗波动大,对全区能耗影响也大,健全节能监控机制十分必要。一是要加强对重点县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控,每月进行节能形势分析,及时向政府反映企业能耗情况。二是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程,加大火力发电、冶金有色、水泥建材、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技改力度,推广应用先进适用节能技术。利用市场“倒逼”机制激发企业调整结构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引导鼓励高耗能企业从企业设备、工艺、管理等方面积极进行技术升级,推进节能技术成果转化。三是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对列入今年淘汰计划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生产线,以及列入今年关闭计划的小企业,按期淘汰和关闭。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三新”经济
柳州市应根据现有的基础和条件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积极推动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改革,抢抓新机遇,做强做优做大钢铁、机械、汽车等基础性产业。抑制高耗能、高污染的火力发电,加快发展清洁环保的水力发电。加大招商引资,加快发展节能环保、高新技术、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新服务业、新商业模式等 “三新”经济。
(三)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以创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为契机,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以发展循环型工业为重点,加快构建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循环型生产方式,率先构建起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在工业生产领域全方位推进“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再生”循环型生产方式,加快推进汽车、钢铁、机械制造、化工、制糖、造纸等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