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市政协委员刘子林走进两会直播室 ,与网民交流文化大发展

文化强市根强才能叶茂,重视建设柳州根文化

信息来源:柳州晚报 发布日期:2012-02-03 09:17 【字体:

  1日中午,柳州新闻网“两会直播室”正式开通,首个直播访谈请来了市政协委员刘子林(市文化局党委书记)。直播访谈受到了众多网友的关注,许多市民通过电脑、手机登录柳州新闻网、打进热线与刘子林交流,共同为柳州如何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出谋献策。

  在直播的一个小时里,网友提出了近20个问题,多数是大家普遍关注的,如工业博物馆、博物馆群的建设,工业文化、文化惠民活动,如何文化立市、强市等等。刘子林对相关问题一一进行了回应,并提出了文化强市首先得立起柳州文化之根,根强才能叶茂的观点,得到了众多网友的赞同。

  争取开放一批博物馆

  “十大文化建设工程”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大家纷纷询问今年又将有哪些项目可以完成?刘子林回应说,今年争取开放一批博物馆。工业博物馆目前正在加紧施工,计划在今年“五一”先开放两个馆—— —工业历史馆、企业风采馆。

  下半年再开放生态宜居馆。

  我市博物馆群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特别是民间博物馆的建设非常热闹。柳州有很多收藏家做了这个工作。现在经过文化部门梳理,已有80多条线索。这里面包括了我们民间有一定藏量条件的专项馆,还有我们企业成立的馆,有40家左右。今年我们将选择一批条件较好,符合国家颁布的博物馆标准的民间博物馆进行优先扶持,争取在今年上半年开放一批。

  其他工程如刘三姐文化娱乐中心也将在今年竣工。

  文化惠民精彩继续

  去年 ,“水上狂欢节”等系列文  化惠民活动让市民国庆长假期间大都选择留在了柳州 ,并乐在其中。今年又有什么令人期待的文化惠民活动呢?刘子林回应说,今年文化惠民活动,将精心组织“精品剧目公益展演”、“中外优秀剧目月月演”。

  另外 ,“水上狂欢节”也将继续举办 ,并争取举办中国·柳州国际水上音乐节,并把柳州办成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分会场,积极培养“看大剧 ,到柳州”的市场氛围。

  同时 ,在群众文化活动上面 ,特别是对于民间自发组织的活动 ,会给予必要的支持 ,让群众活动更好地发展 ,让大家更好地享受群众文化带来的愉悦。

  用系列工程推进文化强市

  有网友问 ,今年柳州提出由广西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型 ,我们能用什么文化来立市、来强市?刘子林说 ,这个问题也是市委市政府今年重点考虑的问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明确了文化强市的具体思路 ,首先将通过实施“文化事业繁荣系列工程”,实现文化  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报告提了10个方面工程 ,特别是面向群众公益性的项目 ,如实施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工程 ,启动市群众艺术馆、青少年宫、科技馆建设 ,实施城乡文化均衡工程 ,做好民族民间文化挖掘、保护和开发等一系列的工程。

  其次 ,通过实施“文化产业发展系列工程”,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文化要守得住“旧”才能创得了“新”

  有网友提出 ,柳州是拥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地方 ,

  我们借此打造出了《八桂大歌》等经

  典剧目 ,现在少数民族文化得到重视 ,但如彩调、文场等曾经名闻一时的“非遗”文化却出现传承危机 ,十分让人担心。

  刘子林回应说 ,文化传承 ,推陈出新 ,对于建设文化强市是非常重要。

  特别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 ,开发利用方面 ,我市做了一些工作 ,但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在“非遗”这一块 ,现在确认了四个项目 ,正在做出一些方案来保护 ,在利  用方面已着手考虑。在少数民族文化方面 ,我们已经充分考虑到传承问题 ,在广西文化体制改革当中 ,融水苗族自治县歌舞团是在县级里面惟一保留下来的。

  对于推陈出新 ,我们正在做的工作是继续和著名导演合作 ,努力做一个新的精品剧目。

  对于彩调、文场等“非遗”文化的后继乏人 ,我们也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在文化体制改革当中 ,已经整合成立了柳州艺术剧院 ,其中包括彩调团。但是要真正把彩调这样比较有价值的 ,属于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存好 ,完成好 ,确实还要下一些功夫。从目前来看 ,我们的艺术剧院改革正在深化当中 ,一时之间还拿不出针对性方案来解决 ,但在未来发展当中 ,我们一定会想办法把这些有地域特色的东西保存和传承下去。

  文化强市先得立起文化之根

  刘子林也对如何文化强市做了深层的思考。他认为 ,柳州要文化强市 ,首先得先找准柳州的文化之根。特色鲜明的“根文化”有助于我市形成具有柳州特色的“文化名城”。

  他认为 ,柳州的文化寻根可从历史文化 ,如柳江人、白莲洞、柳宗元等 ,壮侗苗瑶少数民族文化 ,还有柳州独具的工业文化及民间文化四个方面去寻找、挖掘 ,然后确立柳州的“根文化”。

  我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另外我们有侗苗瑶多民族 ,这都是独具柳州特色的 ,

  我们已从中创作出《白莲》、《八桂大歌》等经典剧目。另外 ,这些年来我市企业文化的发展做得很好 ,只是受关注少一点 ,柳州企业文化是独树一帜的。在柳州以后的文化发展当中 ,我们应想办法支持这些企业文化 ,让其融入到整个柳州文化当中。

  

   □市政协委员刘子林  2月1日,突然下起了雨。春雨贵如油。

  上午听了郑俊康市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下午参加小组讨论时想到,提出建设柳州根文化的命题,现在越来越需要了。以柳州文化为基础的一切文化创造,都与柳州根文化有关,今天我们所做的文化建设,既是对柳州根文化的张扬和发展,又是对柳州根文化的培植和丰富,我们能做得更好吗?在这些文化创造中,需要我们关注柳州根文化这个深层的命题。

  什么是柳州的根文化?什么是柳州人独有的、独特的文化?什么是柳州人在这块大地上可以传承的文化?都是值得柳州人深思的问题。毫无疑问,柳州文化是多元的、开放的、包容的,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又有独特的民族文化,既兼容岭南文化,又并蓄中原文化,既创造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又展开了广泛的社区文化,可谓底蕴深厚、广泛多样。但她的根文化是什么?是否可以集中体现在以柳江人、白莲洞人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柳宗元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壮、侗、苗、瑶等少数民族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以大中型企业为代表的企业文化,以城市居民生活为代表的社区文化?这是柳州文化的主脉吗?诸多的问题需要柳州文化学者作出回答。

  现在,广西文化界把柳州文化发展称之为“柳州文化现象”,把柳州文化发展的广度、力度、深度以现实的角度归纳为柳州文化的自觉和自信,这是对柳州文化的褒奖。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建设广西文化强市的目标,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当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即抓根文化建设,抓文化新项目建设,带体制改革和建立新体制机制这个环节,让柳州文化发展得更好。

返回 访谈实录

首页

走进柳州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回应

数据专题

文化强市根强才能叶茂,重视建设柳州根文化

市政协委员刘子林走进两会直播室 ,与网民交流文化大发展

信息来源:柳州晚报

发布日期: 2012-02-03 09:17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