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2017年1-5月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
发布日期:2017-07-20 09:03 【字体:小中大】
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有生力量,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专业程度的不断加深,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在服务业结构升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逐渐成为柳州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极。
近年来,柳州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不断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扩大,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2017年1-5月,柳州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42.20亿元,同比增长41.2%,增速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但存在的问题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1-5月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高位增长
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营业收入高位增长,各月累计同比增速均保持在40%以上:1-2月增长52.6%,1-3月增长47.2%,1-4月增长44.6%,1-5月增长41.2%。
1.所属行业营业收入九增一降
目前,柳州市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涉及10个大类行业(按统计制度规定,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涉及12个大类行业,但柳州市目前有两个行业没有规模以上企业)。1-5月,有9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实现增长,其中7个行业增长速度超过30%。7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491.0%,商务服务业增长39.1%,居民服务业增长34.4%,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增长57.5%,文化艺术业增长36.4%,体育增长50.1%,娱乐业增长46.1%。下降的行业是其他服务业(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门类中的其他服务业),下降22.3%。
2.商务服务业对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大,增长态势良好,是支撑和拉动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今年以来,商务服务业以良好的发展态势支撑和拉动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的发展。截止5月,全市有规模以上商务服务业企业96家,占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总数的69.6%。1-5月,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9.36亿元,占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的93.3%,同比增长39.1%,增速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对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89.8%,拉动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7.0个百分点。
商务服务业涉及的7个行业中类的营业收入同比均较快增长:企业管理服务增速最快,增长157.0%,人力资源服务增长30.3%,旅行社及相关服务增长29.8%,咨询与调查增长25.5%,广告业增长23.4%,安全保护服务增长13.6%,其他商务服务业增长13.1%。
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发展向好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发展,可以扩大居民休闲、健身、娱乐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居民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截止5月,有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16家,同比增加6家。1-5月,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0.87亿元,增长速度在上年同期增长142.6%的基础上仍以32.5%的速度高速增长。其中,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营业收入增长27.2%,文化艺术业营业收入增长36.4%,体育营业收入增长50.1%,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46.1%。三江县成为柳州市文化艺术业发展的重点县,全市8家规模以上文化艺术业企业中,三江县就有4家,占50%。
4.重点企业、亿元企业总量大、增速高,对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的发展贡献十分明显
重点企业的良好发展对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5月,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排列前10位的企业营业收入均实现较快增长。10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7亿元,占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的72.8%,同比增长50.0%,增速比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高8.8个百分点,对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83.2%,拉动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4.3个百分点。
1-5月,7家亿元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46亿元,占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的67.4%,同比增长44.5%,增速比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高3.3个百分点,对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71.2%,拉动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9.3个百分点。
5.城区、县域均呈现快速发展,开发区较快增长
1-5月,城区(不含开发区)、县域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快速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速度均在40%以上。
城区仍是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发展的主体。五城区集中了101家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数的73.2%。1-5月,五城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39.87亿元,同比增长41.7%,对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95.3%,拉动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9.3个百分点。增速最高的是柳南区,增长60.3%,其次是柳江区,增长60.2%。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排列前10位的企业,有9家落在城区,其中柳北区4家,柳南区3家,城中区2家。
县域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迅猛。实现营业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62.4%。增速最大的是鹿寨县,增长101.3%,其次是融安县,增长73.9%,柳城县排第三位,增长60.4%。三江县和融水县也以较大的幅度增长,分别增长49.9%和39.4%。虽然五县的总量占全市的比重不足3%,但其高速发展的势头仍可预见未来体量稳步扩大的良好趋势。
开发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较快增长。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两个开发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柳东增长17.9%,阳和增长8.0%。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排列前10位的企业有1家落在柳东新区。
(二)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1-5月,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7.4%,利润总额增长9.6%,增长幅度较大的行业均是居民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文件艺术业。
(三)社会贡献凸显
1-5月,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从业人员3.1万人,同比增长12.2%,10个行业有8个行业从业人员增长,其中7个行业的增速超过10%。应付职工薪酬增长24.3%,10个行业有8个行业的应付职工薪酬增长,其中6个行业的增速超过2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企业发展后劲仍显不足
1-5月,营业收入排前10位的企业营业收入就占了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的72.8%。其他128家企业营业收入仅占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的27.2%,且同比增长速度为22.0%,低于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19.2个百分点。部分处于成长期中的企业由于受到融资、成本、市场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发展缓慢。
(二)个别企业的快速增长掩盖了行业发展问题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新兴服务业,1-5月营业收入强劲增长,同比增长491.0%,在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行业大类中增长速度最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两家营业收入较大的企业营业收入高速增长。截止5月,该行业有6家规模以上企业,其中就有4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4家企业的下降幅度分别为99.9%、69.6%、49.1%、16.4%。由此看一个行业的发展水平,不能只看行业总体的发展,还要关注个体企业的发展情况。
(三)地区发展水平有待发力
从城区看,截止5月,鱼峰区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14家,比柳北区少17家,比城中区和柳南区少12家。而柳江区作为由县改为城区的,企业仅有4家。鱼峰区和柳江区在加快企业入库方面应下更大的力气。
从县域看,截止5月,各县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体量都较小,融水县的企业数最多,有8家,经济实力较强的鹿寨县也只有6家,柳城县和三江县5家,最少的是融安县,只有4家。各县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体量小,要保持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入库问题从政府到部门都应高度重视。
(四)企业人员素质不高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基础。目前,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的人员素质状况与市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人才总量规模与当前服务业发展不相适应,人才密度较低,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人才偏少等方面。
三、建议
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动能
稳步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质量。积极运用新兴技术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纵深推动“互联网+”、“文化+”、“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以转型升级发展新经济,以创新发展培育新动能。
(二)切实加强企业入库工作,特别是月度新增企业入库工作,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注入新鲜血液
抓月度新增企业上规入库的益处在于新增企业均为新企业,零基数,填报的营业收入悉数为新增量。加大企业入库工作,争取更多的企业纳入统计管理。区域内的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数量才能更好地反映柳州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一是建立上规入统工作机制,部门齐抓共管。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企业入库申报工作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统一制度、分级实施、部门分工、各负其责”的原则开展工作。
二是发挥部门作用,把好登记注册关。目前,柳州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中的居民服务业、机动车修理业、其他服务业、娱乐业等行业经营者大部分都是注册为个体户,不符合入规条件,建议由工商税务部门牵头,将居民服务业、娱乐业等普遍倾向于个体户注册的行业作为工商、税务等部门登记注册的重点关注行业,制订相关扶植激励政策,引导上述行业往企业法人方向注册及经营。
三是深挖潜力,加速推进企业入库。建立成长型企业的数据库,确保达到标准的“四下”企业及时申报入库。进一步推进“个转企”工作,对口管理部门要想办法做好经营者工作,引导经营者往企业法人方向注册及经营。部门之间要加大信息互通,随时关注新成立的服务业企业,工商、税务等部门对新注册的服务业企业发现有满足入库条件或基本到达入库条件的企业及时告知发改、商务和统计部门,以便及时做好新增企业入库。
(三)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
相关职能部门要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经营发展状况,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深刻的把握和认识,对企业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予以认真研究,从制度、政策、资金层面予以一定的支持倾斜,积极扶持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企业品牌,带动行业整体发展。
(四)加快相关人才的培养
目前,服务业发展呈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行业转型发展,需要人才来不断推进。如目前依托互联网开展的各项服务业务,居家养老服务、康养服务,智能社区建设后期服务等等方面,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应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学习技能的渠道或平台,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发展构建有力的人才支持体系。
【内容导航】:
附件下载:
关联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