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林长治” 逐梦“绿富美”
——柳州深入推进林长制打造林业生态建设新高地
信息来源:广西日报 发布日期:2023-12-21 08:39 【字体:小中大】
鹿寨笑缘香樟产业核心示范区的香樟林。
融水苗族自治县元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护林员在巡林。
柳州,一座工业城市,却林水相间,生态宜居,宛如柳江之畔的一颗璀璨明珠。柳州,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2022年,柳州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7.23%,活立木蓄积量达9374万立方米,其中杉木林蓄积量4800多万立方米,居全区第一。
近年来,柳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厚植生态底色,绘就绿色画卷,积极打造林业生态建设新高地。
高位推动 压实责任
2021年以来,柳州市持续完善林长制等工作体系,按照“组织在市、责任在县、落实在乡、管理在村”的要求,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组织体系全覆盖。以林长制为依托,全市有效增绿、护绿、用绿,让群众在绿水青山间吃上“生态饭”。
为进一步推进林长制工作,以林长制促“林长治”,今年以来,柳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林长会议及林长制工作整改推进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推进林长制工作。市级林长多次深入责任区域,针对问题开展调研、督导、协调、巡林活动。市县乡各级林长全年开展督导调研活动1570余人次,推进解决各类涉林重点难点问题90余个。坚持规划引领与分年实施,协同配套推进林长制工作,柳州将林长制工作列为《柳州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同时推行林长、副林长一人一清单“1+N”的林长年度任务清单制度,明确市县级林长3类21项重点任务,并推行额外激励加分、差异化赋分及分类考核措施,实现职责明细化、任务具体化、落实清单化、考评科学化。
此外,为充分发挥各级林长的指挥调度和林长办公室的“协调中枢”作用,柳州健全“周例会+月通报+季调度+年考评”机制,制定出台《加强林长制工作日常监管措施暂行办法》,编制市县乡级林长履职清单等,不断压实各级林长责任。其中,针对森林资源保护、油茶生产、森林防火综合治理项目建设等重点难点工作,柳州还成立工作专班强力推进。每月盘点各县(区)林长制重点难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综合采取“红黑榜”、通报、约谈、限批、挂牌督办等措施进行预警督导,确保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同发力按序时进度推进工作。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公示牌1082块,公布各级林长信息,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建立林长制工作社会监督员制度,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爱心人士担任林长制社会监督员,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接受社会监督,推动林长有效履职。
创新模式 夯实机制
推行“工作月清单”“书面预警提醒”“林长专报”等制度,实现林长制各项工作可量化、可调度、可监督,不断对林长制工作进行制度优化、模式创新。
立足工作实际,柳州修订完善了林长会议、工作督察、信息公开、考核评价等10项林长制配套制度,并针对各项制度要求,制定《林长制配套制度执行规范》,指导市县乡建立制度执行台账,分级组织对各级林长及林长办公室专职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强制度落实的日常检查督导,切实规范运行流程,推进规范化建设。同时,市县还建立了“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协作配合机制,落实定期联席会议、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机制,以及开通涉林违法犯罪案件侦诉判的“快车道”,逐渐形成了打防结合、处置高效的森林资源保护新格局。
在打击涉林违法犯罪案件中,柳州还发挥部门协作优势,探索创新劳役代偿替代性修复、检察听证生态修复标准、建立生态修复基地等方式,积极破解个人违法、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最大限度减少生态损失,收到良好效果。其中,检察听证生态修复标准是自治区较早通过检察听证,推动林业执法形成对类案的处理适用标准,为今后办理同类案件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柳州还严格推进林草资源网格化管理“四个一”基础工程,将其作为涉林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的最直接、最有效力的治理手段予以强力推进,指导柳江区先行先试,召开现场会推广柳江区推进“四个一”基础工程经验做法。今年以来,柳州市共选聘护林员4789名并划分个人巡护责任网格,建立数据库、开发使用简易护林员巡护App;分地类、林种、龄组开展巡护,有效提高了巡护效率,实现精准护林。创新预留劳务补助金额20%作为年底绩效发放的举措,完善选聘管理考评办法,基本建立基层林草资源巡护体系。
配置一线护林员织密“防护网”。今年以来,护林员发现上报火患火情120起,林区病虫害4起,涉林违法案件线索94起。选派警力123名,为每个涉林乡镇配备森林警长,指导明确办理涉林案件的职责程序,开展林业执法业务培训,有效解决乡镇办理涉林案件不懂不会的问题。乡镇独立办理或协助办理涉林案件67起,结束了涉林案件全部在县级办理的历史。
拓宽路子 释放红利
立足辖区森林资源禀赋,柳州坚持生态优先,依托林长制,不断巩固和拓展生态环境优势,持续释放生态红利,进一步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进油茶、木材加工、林下经济、森林生态旅游等林业产业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之路。
柳州市印发全市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谋划林业千亿元产业发展,部署林业产业园建设。在市级林长推动下,各级林长结合当地实际,针对林业经营主体和林业产业基地开展服务保障工作,助推林业产业发展,2023年,柳州市林业总产值预计可达930亿元。
2022年,柳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打造柳州油茶精深加工基地引领广西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总体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围绕工业化生产和科技创新,优化和完善产业链条,以二产带动一产提升三产,不断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做大做强柳州油茶加工业。加大油茶种植财政扶持力度,分别按照3500元/亩、1500元/亩的种植标准给予油茶新造林和低产林改造补助;以基地示范模式推广带动油茶种植,目前已建设200亩以上油茶基地142个,其中500亩以上油茶基地48个,油茶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约30亿元。稳步推进建设包括食油、医药、化妆品等茶油和茶油衍生产品,以及物流运输、电商平台、产品包装等配套产业的油茶精深加工产业园。
不断优化结构,推动项目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大力培植发展木材加工产业,稳步提升林业经济。目前,柳州市拥有木材加工企业约1630家,其中国家级林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5家、自治区级23家,形成了以人造板、家具制造、竹木浆造纸、林产化工、林副产品加工等为支柱的林产工业体系,柳州市已成为广西乃至全国的生态板、细木工板加工销售中心。为引导企业向高端绿色家居产业转型,出台《柳州市促进家具加工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木材基材加工企业提升产品工艺、质量水平,开发高档产品,重点发展板式家具、办公家具、红木家具、木地板、木门窗、定制家居,提高产品附加值。“壮象”“志光”等系列产品市场知名度不断提高,2023年,柳州市木材加工产值预计达410亿元。
坚持品牌引进与打造并重,加快培育、提升、壮大林业品牌,促进林业提质增效。通过推进建设高标准现代林业产业园“筑巢引凤”,吸引了千年舟集团、大自然家居、一家美等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上规企业相继入园,“兔宝宝”“莫干山”等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企业也相继在柳州建立生产基地。同时,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因地施策推进本土品牌打造,2023年,融水苗族自治县被认定为“第二批林下经济示范县”,广西壮象木业有限公司、广西鑫恒晶木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广西三门江生态茶油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现代林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壮象”荣获“2023中国香杉木生态板十大品牌”。
柳州市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持续创建广西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区、森林康养基地、森林人家,带动当地林农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