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信息来源:柳州日报社 发布日期:2024-04-03 10:00 【字体:

清明祭祀纪念柳宗元是柳州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传统活动,自唐代延续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这不仅是柳州市民对“老市长”的深切缅怀,更是新时代柳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的重要举措。本期推出各界代表人士撰写的传承弘扬柳宗元文化文章四篇,以飨读者。


“利安元元为务”信念的时代价值

李广西

唐宋八大文学家的标签,让柳宗元的文学成就散发迷人的光芒。而作为唐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的柳宗元,思想学术上有创新精神,政治上有革新精神,耀眼文学的光环独领风骚。

其实,作为政治家的柳宗元,把“利安元元(黎民百姓)为务”的人生信念当作毕生追求,这种信念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之一。从1200多年前利民安民理念到今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历过曲折而艰难的历程,但其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笔者以为,柳宗元践行的“利安元元为务”信念到今天仍有其时代价值。

形成

唐朝的历史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我们款款走来。

由于连年战乱、藩镇割据,柳宗元九岁那年,父亲柳镇为了避“安史之乱”,带着他到湖北武昌和江西南昌等地,他见证了官军与叛军的激战,目睹了动乱流离,体验了民间疾苦,增长了阅历,萌生了忧患意识和使命感。

他从少年到青年对儒家倡导的“仁政”“民本”思想、道家的自然观、先秦两汉诸人的元气说、法家的“义”“利”学说和历史发展观、佛家的哲学思想等都有涉猎。在当时,佛学是一门时髦的学问,由于皇帝爱好和提倡,佛教大行其道。经过试探、适应、改变、渗透、发展等阶段,佛教文化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永贞革新”以抑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取消一批苛捐杂税,重建中央集权,巩固大唐江山为目标。而对佛教这么重大的社会问题却视而不见,采取了“统合儒释”政治策略,估计是为了争取僧人们支持改革。但“永贞革新”最终失败了,这对意气风发的柳宗元是致命的打击。

应该说,柳宗元从少年得志到中年备受打击,其心态也发生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在永州时,遭受各种苦难,但他没有沉沦,而是奋发著述,不但写出多篇反映下层民众生活的传记文(代表作有《捕蛇者说》《宋清传》等),还有《天对》《天说》《封建论》等思想立意深远、服务现实政治观点的论说文。许多文章吸收了先秦思想家的丰富营养,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柳宗元学问广博。在朝为官时,钻研学问是为了阐明政治主张;遭贬后深刻地体会了民众的疾苦,对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感受更深更透;到柳州上任后,给自己明确了定位:“是岂不足为政邪?(处在这个位置难道还不足以施展我的为政理念吗?)”

实践

柳宗元在《岭南江行》中写道:“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在给皇帝撰写《谢徐柳州刺史表》中明确表示:要让皇帝爱民的春风吹遍僻壤,让百姓感受一视同仁的“仁政”之风。

他到柳州上任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整顿社会治安、保证百姓的生命安全。由于当时强盗横行、买卖良人,百姓生命和财产受到威胁,官府立即张贴告示,重申法令,禁止掠卖良人,违者将严惩。他亲自值夜,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官兵不分昼夜全天候巡逻,对强盗形成威慑。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由于天大旱,按当时律法,地方官要举行求雨仪式。柳宗元在龙潭公园的雷塘祷雨,他用这个仪式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希望上天下雨,造福百姓。

之后,修复文庙,开展文化和普及法令教育,韩愈认为“大修孔子庙”也是柳宗元政绩之一。 由于之前官府不作为,当地群众饮水困难,百姓又不懂打井技术,迷信思想严重。柳宗元举行打井仪式,并亲自动第一铲土,破除迷信。后来,解决了百姓饮水问题。还有赎奴归家之法,也得到赞扬。种柑植柳、施行教化、吏为民役、执政为民等无数善举,治柳四年却万古流芳。

启示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这是柳宗元在《别舍弟宗一》一诗中的呐喊。但于他,从不躺平,安元利民,忠义担当,作风务实,思想解放。

千年之后,柳宗元“利安元元”的人生理念,执政为民的生动实践,唯物主义的学术精神,赞美生活的山水文章,仍在鹅山柳水中不断飘扬,有德于民民祀之。

在永州的“柳子庙”,有毛泽东同志的一首《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这是伟人对柳宗元唯物主义思想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他的《封建论》一书的肯定。毛泽东同志曾说:“我国历史上的哲学家如柳宗元,他是文学家,也是唯物论者。他的哲学观点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和斗争中形成的。”

历史车轮总是沿着曙光的方向前行。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柳宗元的以民为本的事迹给我们无穷的启示:只有心怀“国之大者”,不断地提高“政治三力”,坚持人民至上,不断地造福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谨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唯有这样,才能在创新求变、务本求实中有所作为,才能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制造城”行动中作出贡献,才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蹄急步稳,才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柳州实践中取得更大成绩。 (作者单位:市融媒体中心)


传承弘扬柳宗元文化 打造“思享龙城”品牌

覃宏彬

惠化长传,高柳拂天。千百年来,柳州人民缅怀“老市长”,祭祀柳宗元。柳宗元有德于民,所以民祀之。他主政柳州期间,德政福泽一方,文章流传千古。柳宗元为柳州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柳宗元文化成为柳州文化史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辉煌灿烂的一页。

柳州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主动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当前,柳州市正在打造“思享龙城”理论品牌矩阵,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宣传阐释、传播普及、创新应用。“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我们要传承和弘扬柳宗元文化,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柳州实践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一、坚定文化自信,在挖掘研究中传承弘扬柳宗元文化

柳宗元文化是柳州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关于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与方法,并用于柳州推动柳宗元文化建设的实践,深入挖掘柳宗元文化内涵。柳宗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他推崇儒家思想,参与永贞革新,领导古文运动,位列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主政柳州期间,兴办学堂、打井取水、释放奴婢、种柑植柳,无私济世世兴矣,有德于民民祀之。他的“利安元元”的民本情怀,兴学兴文的光明德行,踔厉奋发的精神斗志,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我们要深入研究柳宗元文化精髓,打造“思享龙城”理论品牌矩阵,建设柳宗元文化学术中心,在每年的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研究中设置关于柳宗元文化研究的方向,鼓励社科专家、学者做好柳宗元文化研究阐释工作。要发挥社科智库专家作用,聚焦柳宗元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打造一支更高水平的研究专家队伍,丰富传承弘扬柳宗元文化的主体。要推出一批更有创见的研究成果,加强学习感知模式创新和传承转化路径创新,推动柳宗元文化研究成果高质量转化。要发挥柳宗元文化研究民间组织的力量,加强对柳侯祠、柳宗元相关史料、文物的研究保护,推动柳宗元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获得政策、立法支持。要推动唐代延续至今的柳州清明祭祀柳宗元习俗申报自治区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效推动柳宗元文化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

二、秉持开放包容,在交流互鉴中传承弘扬柳宗元文化

积极“引进来”,建设传承弘扬柳宗元文化高地。要发挥“一宗师”名人效应,发挥柳侯祠的传播带动作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全市社科界要加强联动、整合资源,将祭柳活动与龙潭庙会、雷塘祈雨、民俗集市等活动相结合,打造集消费、文旅、赏花、民俗展示于一体的“柳宗元文化活动周”,加大在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的宣传推介力度,提升柳宗元文化的吸引力。要主动“走出去”,拓展传承弘扬柳宗元文化平台,深化柳州与永济、永州等地的学术文化交流,用好“思享龙城”学术交流平台,打造柳宗元文化交流中心。要筹办一系列更具影响力的研讨活动,促进文化交流碰撞,引领国内外柳宗元文化研究的风潮。要探索推进“唐宋八大家纪念地(馆)联盟”在文物保护、研究利用、陈列展览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主动对接、博采众长,共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合力展示文化大家的当代价值,提升柳宗元文化的影响力。

三、坚持守正创新,在普及运用中传承弘扬柳宗元文化

正确把握柳宗元文化精髓,推进柳宗元文化时代化、普及化和发展运用,让柳宗元文化走出专业圈,贴近人民生活,走进人民心中。要拓展文化影响力,创新普及传播方式,发挥“思享龙城”理论品牌矩阵的普及传播力量,打造柳宗元文化传播中心。要创新普及方式,紧跟《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的热潮,发挥社科学会的优势特长,依托柳侯祠等教育基地,开展VR体验、动画、摄影等科技赋能项目。要丰富普及载体,创作一批歌舞剧、情景剧,通过主流媒体,让市民穿越时空,和柳宗元共生、共话、共情,使柳宗元文化潜移默化走进千家万户。要拓展科普渠道,线下线上结合、联动发声。推出“云上科普”“指尖科普”以及一批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如柳宗元漫画传、柳宗元小说集等,让社科宣传传播更加年轻化、更具“圈粉力”。要促进柳宗元文化与文旅产业融合,助推柳州经济社会发展。要乘柳州当前旅游“热”的东风,深挖整合全市有关柳宗元文化资源,打造柳宗元文化旅游线路,丰富其文创产品,让柳宗元文化资源成为柳州文旅的打卡热点。要将柳宗元文化与柑橘、柳州螺蛳粉等特色产业融合,打造柳宗元文化品牌,做大做强柳州文化、旅游产业。

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传承弘扬柳宗元文化,建强“思享龙城”理论品牌矩阵,以“社科之智”展“思享龙城”之风,让柳宗元文化更加鲜活、立体,为中国式现代化柳州实践贡献社科智慧和社科力量。

 (作者单位:市社科联)


我们为何还要纪念柳宗元

莫德惠

清明时节,柳州人都会纪念柳宗元,纪念柳宗元已经成为柳州人的传统。在柳州人心中,柳宗元就像一位亲人故友。柳州人对其始终怀着崇敬之心,始终怀着缅怀之情。而这个季节盛开的柔美多姿的紫荆花,更为柳州人纪念柳宗元增添了无限追思。柳宗元治柳的时间仅有四年之久,这对柳宗元而言,或许只是为官本分。但为什么在柳宗元逝世千年后,柳州人民还在追思、缅怀他?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方面,柳宗元是柳州思想文化的开拓者。柳宗元代表着一种文化现象。他治柳的经历,实际代表的是先进中原文化向南方传播的过程,他也成为了中原文化向南方传播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众所周知,自唐代安史之乱之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点逐渐南移,实际上文化也在不断向南方传播。唐宋以来,大量的流贬官到南方任职,就是文化向南方传播的历史印证。而柳宗元就是其中一员。因此,柳宗元之于柳州,首先是一位思想文化上的贡献者。

具体而言,柳宗元之于柳州的文化贡献,应该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个是文化的传播力,一个是文化的影响力。就文化传播力而言,后世的柳州尤其是明代时期,人才辈出,著名者有戴钦、张翀为代表的“柳州八贤”;清代有著名的治理台湾有大功的杨廷理,还有善于诗词书画、被誉为“岭南五家”的王拯。后世之人,包括到柳州任职的官员和柳州籍的贤达显宦,对于柳宗元的文化传播贡献,都高度称赞。如明代马平知县卢龙云说:“柳子厚过化以来,人文渐兴。”清代柳州籍、曾三次出任台湾知府的杨廷理将柳宗元视为“唐时以文教开荒之使者”。而柳宗元作为唐代思想文学大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他在思想文化上对柳州的影响力,也是后来者无法企及的。与其同时代被贬的刘蕡,无疑延续了柳宗元“不畏强权,忠心赤胆”的精神气概。这种精神融入了柳州这片热土,在后世的柳州不断涌现出来,如敢于抗大礼的戴钦,敢于弹劾权臣的佘勉学、张翀,遇事敢于直言不避祸的王尚学等。柳宗元以文治柳,泽被后世,后世对其怀有深厚的文化情结。柳宗元思想文化上的贡献,足以使得柳州民众感念至今。

另一方面,柳宗元治柳体现了务实精神。务实可以理解为注重实际去做事,因地制宜去改变。柳宗元治柳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柳宗元历经“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至永州十年。在十年的岁月中,他涉历山水,接触民众,看到了更多的现实问题,体会了更多的民间疾苦。从此,柳宗元更多问计民生,关注民生。他提出“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即官员的俸禄来自于百姓的赋税,要用这些钱回馈百姓。这种为政理念在他到柳州之后得到了施展。

柳宗元治柳事迹已成历史陈迹,但其体现的精神却是务实的、革新的。他提出“因其土俗,为设教禁”的治理方式,就是在渐进式改变柳州落后的习俗。这较之汉代以来确立的“以其故俗治”的治柳特点有很大进步。这是柳宗元在对柳州社会务实观察、深刻洞察后提出的更利于唐代柳州社会秩序稳定、社会发展且更加务实的治理观。这种务实的治理观具体体现在修缮大云寺、掘井两事上。修缮大云寺、掘井两事背后反映了唐代柳州地方风俗特殊现象。为什么要修缮大云寺?背后牵涉到社会秩序的问题。“董之礼则顽,束之刑则逃。”即用礼法限制百姓不会顺从;用法律去约束,百姓就会逃跑,以致官民矛盾不断。如何管理百姓,稳定秩序,考验着为官一方者的政治智慧。柳宗元从柳州人风俗习惯特点着手,修缮当地佛寺,利用佛教戒杀向善特点,缓解官民矛盾。这也在无形中逐渐改变老百姓的价值观,柳州人逐渐“始复去鬼息杀,而务趣于仁爱”,即逐渐形成摒弃陋习、讲求仁爱的社会风气。为什么要掘井?这是柳宗元决心革新柳人陋习的重要体现。如果说修缮大云寺还保留某些落后的信仰习俗,掘井这件事则改变了柳州人的落后观念。汉代以来柳州就有水井,但为什么到了唐代,柳宗元还在带领民众挖井取水?原因众多,但最重要一条是柳州人认为掘井会破坏风水,便宁愿到偏远陡峭的山河取水,也不愿掘井取水。柳宗元大胆破除迷信陋习,亲自掘井,并在水井竣工后,举行庄重仪式祭井,撰写《井铭》《祭井文》两文来昭告掘井的合理性。这种做法无疑让老百姓掘井有了安全感。柳宗元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去改变柳州人落后的习俗观。

以上两个方面,是柳宗元治柳经历最突出的贡献。他为柳州传播了先进文化,为柳州根植了务实精神,这两点可以穿越时空,亘古常新。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至今还要纪念他、缅怀他的重要原因。如今,柳宗元文化热依然是柳州一种厚重的文化现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继承发扬柳宗元文化的务实思想,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推进柳宗元文化的转化发展,焕发其时代价值效应,为助力柳州文化强市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柳州市委党校)


一代宗师与柳州双向奔赴

程州

柳宗元与柳州是一人一城的双向奔赴。德政四年,他成了柳柳州。

柳州因为柳宗元的到来而生色。

作为优秀的文学家,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他留下的诸多文章名篇,成了这座城市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进步的思想家,柳宗元继承和发展了先秦荀况、汉代王充的朴素唯物主义,在中国思想史上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作为有抱负的政治家,他主张“立仁义,裨教化”,在柳州刺史任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政治才能。作为卓越的教育家,柳宗元“大修孔子庙,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以至于“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曾属于岭南蛮荒之地的柳州,因为他的到来,不仅生产发展,经济提升,文教开始昌盛,连民风都开始转变,这于柳州而言,是多么大的幸运。

千百年来,柳州人民深深怀念这位有德于民的贤者,修建了罗池庙(今称柳侯祠)和他的衣冠墓,世代祭祀参谒,表达对他的崇敬和景仰。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柳宗元的民本思想,他对国家的无限忠诚,以及他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柳宗元的生命,定格于47岁。值得欣慰的是,他人生的最后一站属于柳州,这里是他短暂的生命中,唯一获得的能够施展政治才华的舞台。

他从踏上柳州这片土地的第一天,就发誓要在这里做出一番事业。他夜晚参与巡逻抓治安,白天勤勉理政务,不顾自己身体病弱,呕心沥血,兴文教办学堂,释奴婢废陋俗,劝农桑挖水井,而且栽花种树,整治街道,兴建各种城市基础设施,在短短三年后柳州就实现大变样——城市整洁有序,百姓住有新屋、行有新船、家庭和睦,婚丧嫁娶各有制度规章。而且农家养的猪牛肥大,鸡鸭蕃息成群,一片兴旺景象。

柳宗元的付出与努力,被当地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也赢得大家深深的爱戴。他们说:“今幸惠仁侯,若不化服,我则非人。于是老少相教语,莫违侯令。”当地群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考虑这是否符合柳侯的要求?对柳侯的敬重达到一种其他官员难以企及的高度。这些在韩愈所撰的《罗池庙碑》中都有明确记载。

这些明明白白的文字,告诉世人,柳州与柳宗元,曾是一场动人的双向奔赴——柳州实现了柳宗元的报国理想,而柳宗元则推动了柳州的全面发展。柳宗元长久的压抑和痛苦,在柳州百姓的爱戴中,曾经得到过最好的疗愈。

或许是这个缘故,柳宗元曾在一首诗里面写过自己“只应长做龙城守”,他觉得自己应当长久地守护这座龙城。而民间传说中,柳宗元死后成神,成了柳州的城隍,一直护佑着这一方民众。这是柳州人与柳侯精神上的又一次双向奔赴,历经千年风霜而不改丝毫,分外让人感动。

更让人感怀的,是这样的奔赴始终不曾停歇。

默默矗立在柳侯祠的荔子碑,其实是柳宗元辞世近400年后落成的。柳宗元虽然生前职场惨淡,但是他的伟大却在他去世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北宋末年,宋徽宗追封他为“文惠侯”,纪念柳宗元的祠堂罗池庙因而改称“柳侯祠”。而北宋才子苏轼因为仰慕柳宗元的为人与才华,不仅多次书写柳宗元诗文,更是亲笔书写了韩愈为柳宗元所作祭文《柳州罗池庙碑》文中的最后一段《迎享送神诗》。韩愈的妙文,苏轼的书法,加上柳宗元动人的事迹,因缘际会于一碑之上,“丹荔黄蕉”从此不仅滋润龙城百姓的慧根,更成为历代文人士子瞻仰的宝物。

风云变幻,岁月更迭。柳宗元与柳州的情缘依然。柳州除了每年清明期间举行盛大“祭柳”仪式,还以多种形式来推广和传播柳宗元文化。

为进一步丰富柳侯祠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完善柳侯祠展陈及参观环境,柳州全力以赴实施柳侯祠环境保护展示项目。如今,柳侯祠参观环境大为改善,殿堂、碑廊等古建筑得到良好保护,柳侯祠外围柑香亭及周边古代碑刻文物也得到精心呵护,祠内绿草如茵、杨柳依依,松柏参天,庄重肃穆。柳侯祠内设有“踔厉风发——柳宗元生平展”“惠化长传——柳宗元柳州惠政及文学成就展”两个展厅,增加了柳宗元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在柳惠政等内容,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柳宗元,学习柳刺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如今,柳州各界依然在创作各种体裁各种形式的柳宗元文艺作品,倡导学习先贤,讲好柳州故事,展现柳州实践,用文化构筑起民族的灵魂,凝聚起磅礴的爱国力量,助力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止。

(作者单位:柳州市博物馆)


返回 创新理论

首页

走进柳州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回应

数据专题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信息来源:柳州日报社

发布日期: 2024-04-03 10:00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