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一颗孝心百种途径

——新“二十四孝”出炉之际关注龙城市民的尽孝方式

信息来源: 柳州日报 发布日期: 2012-08-31 14:02 【字体:

   百善孝为先。融入现代生活内容,操作标准明确的新版“24孝”8月13日一出炉,立即引来各界议论纷纷,人们急忙对比自己是否尽孝达标。传统“孝”文化有了新的演绎,龙城市民有何反应?又是如何尽孝的?近日,记者走访记录了不同年龄层市民的尽孝故事。
  
推开门的幸福
  “现在我很享受每天推开门的幸福。”父母在,不远游,38岁的市鱼峰区南亚社区主任曾晓丹的心头有着这样的体会。因丈夫常年在上海工作,家中尚有刚满9个月的女儿,平均年龄超过64岁的父母、家婆以及社区工作等,将她每天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曾晓丹说,不论回金河湾小区的娘家,还是在龙城世家小区的夫家,她很享受那份推开门见到长辈笑脸的幸福。“生下女儿后,我更能体会父母的辛苦。把婆婆当亲妈,无所谓什么新旧‘24孝 ’,有心就都能做到的!”市柳南区太阳社区居民黄玉琴是辖区里小有名气的孝顺媳妇。现年56岁的黄玉琴,已同公婆一块生活了32年,从未因琐事同公婆拌嘴红脸。在她心中,物质保障之外,“忍耐和包容就是最好的孝心。”因82岁的公公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身边半刻都离不开人,要不准会出些乱子,而她的儿子、儿媳都远在桂林工作,多年来,家中那台半新旧的台式电脑,就是串联全家的宝贝。每年的大小节日之外,12月下旬、4月中旬,公公、婆婆的生日,黄玉琴都会招呼家人外出庆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每天变着法子让他们过得舒心,才是最大的孝顺。”

四世同堂的温馨
  “我最难忘的事情是百岁生日宴。”生日虽已过半年,市柳北区广雅社区的百岁老人李寄春仍然激动不已。载满孝心的四世同堂欢聚,让老人的晚年生活特别有滋有味。
  李寄春说:“我这副老身板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现在还耳清目明,胃口好。我的子女、孙仔、重孙,个个都好孝顺,我天天都过得高高兴兴。”73岁的万明珍是市老年大学花鸟画创作班的班长,一儿两女相继结婚成家后,她在鱼峰区屏山小区里独居了近6年。一说起儿孙的尽孝话题,万明珍就笑得合不拢嘴。“他们带我到处去玩,小女儿还出钱让我出国旅游,去的是法国等国家。6月的时候还去河池巴马小住了一段时间,哈哈哈。”虽说自己独自居住,但万明珍很谅解儿女们,她觉得儿女们能在周末轮流陪她喝茶、吃饭,时常电话问候就做得很好了。8月25日是万明珍74岁的生日,小女儿郑小纯一家三口已经商量好,外出吃大餐为老人庆生。
  
支持跨越国界的黄昏恋
  支持单身父母再婚,是新“24孝”里排在第十四位的准则。
  “我妈妈也挺难的,找一个老伴陪她,是件大家都乐见的事。继父是丹麦人也没关系,主要是妈妈开心,我没什么难为情的。”27岁的林俐将于9月底举行自己的婚礼,8月23日上午,她领着准夫婿李汉斌回家看父母,用手比划着,说着简单的英文词汇,同62岁的丹麦籍继父鲍伯聊天。
  林俐50岁的妈妈廖娟,2008年通过互联网同鲍伯相识,经过两年的相处,二人于2010年3月在龙潭公园举行了户外婚礼。现在,客人一跨进廖娟的家门,抬头就能看见二人笑容灿烂的婚纱照。
  “真的羡煞旁人哦,看到他们两人手牵手地散步,特别的恩爱。”柳南区潭西社区党总支书记梁晴说,林俐的母亲廖娟与鲍伯的故事,当真是一个儿女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的好例子。
  
不同方式演绎相同孝道
  每个家庭的幸福是不尽相同的,每家的儿女对其父母尽孝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如何传承“孝”文化,如何看待新“24孝”,我市对传统民俗文化有研究的专家学者有话要说。
  老柳州、民俗专家陈铁生一听说出台了新“24孝”,连番说好:“以前的24孝故事太抽象了,比如卧冰求鲤,对儿女的要求实在是太过苛责。”“一颗孝心百种尽孝方式。确实不用拘泥。”我市民俗专家黄晓平也表达了自己对新“24孝”的看法。新“24孝”不仅在家庭生活中传承,在企业招聘 、学校教学等工作中,也可融入孝道文化。
  记者从市妇联、市老龄委了解到,目前全市60岁及以上的老人约有49.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在弘扬传统“孝”文化方面,我市每年都会举行如“孝老爱亲”“孝道文化月”等各类全市性的活动。市老龄办主任程杰认为,新版“24孝”吸收了许多新内容,充分考虑到了年轻人的实际情况,是一部非常好的倡议标准,应该会发挥“向善向孝”的引导作用。
返回 柳州要闻

首页

走进柳州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回应

数据专题

——新“二十四孝”出炉之际关注龙城市民的尽孝方式

一颗孝心百种途径

信息来源:柳州日报

发布日期: 2012-08-31 14:02

   百善孝为先。融入现代生活内容,操作标准明确的新版“24孝”8月13日一出炉,立即引来各界议论纷纷,人们急忙对比自己是否尽孝达标。传统“孝”文化有了新的演绎,龙城市民有何反应?又是如何尽孝的?近日,记者走访记录了不同年龄层市民的尽孝故事。
  
推开门的幸福
  “现在我很享受每天推开门的幸福。”父母在,不远游,38岁的市鱼峰区南亚社区主任曾晓丹的心头有着这样的体会。因丈夫常年在上海工作,家中尚有刚满9个月的女儿,平均年龄超过64岁的父母、家婆以及社区工作等,将她每天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曾晓丹说,不论回金河湾小区的娘家,还是在龙城世家小区的夫家,她很享受那份推开门见到长辈笑脸的幸福。“生下女儿后,我更能体会父母的辛苦。把婆婆当亲妈,无所谓什么新旧‘24孝 ’,有心就都能做到的!”市柳南区太阳社区居民黄玉琴是辖区里小有名气的孝顺媳妇。现年56岁的黄玉琴,已同公婆一块生活了32年,从未因琐事同公婆拌嘴红脸。在她心中,物质保障之外,“忍耐和包容就是最好的孝心。”因82岁的公公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身边半刻都离不开人,要不准会出些乱子,而她的儿子、儿媳都远在桂林工作,多年来,家中那台半新旧的台式电脑,就是串联全家的宝贝。每年的大小节日之外,12月下旬、4月中旬,公公、婆婆的生日,黄玉琴都会招呼家人外出庆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每天变着法子让他们过得舒心,才是最大的孝顺。”

四世同堂的温馨
  “我最难忘的事情是百岁生日宴。”生日虽已过半年,市柳北区广雅社区的百岁老人李寄春仍然激动不已。载满孝心的四世同堂欢聚,让老人的晚年生活特别有滋有味。
  李寄春说:“我这副老身板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现在还耳清目明,胃口好。我的子女、孙仔、重孙,个个都好孝顺,我天天都过得高高兴兴。”73岁的万明珍是市老年大学花鸟画创作班的班长,一儿两女相继结婚成家后,她在鱼峰区屏山小区里独居了近6年。一说起儿孙的尽孝话题,万明珍就笑得合不拢嘴。“他们带我到处去玩,小女儿还出钱让我出国旅游,去的是法国等国家。6月的时候还去河池巴马小住了一段时间,哈哈哈。”虽说自己独自居住,但万明珍很谅解儿女们,她觉得儿女们能在周末轮流陪她喝茶、吃饭,时常电话问候就做得很好了。8月25日是万明珍74岁的生日,小女儿郑小纯一家三口已经商量好,外出吃大餐为老人庆生。
  
支持跨越国界的黄昏恋
  支持单身父母再婚,是新“24孝”里排在第十四位的准则。
  “我妈妈也挺难的,找一个老伴陪她,是件大家都乐见的事。继父是丹麦人也没关系,主要是妈妈开心,我没什么难为情的。”27岁的林俐将于9月底举行自己的婚礼,8月23日上午,她领着准夫婿李汉斌回家看父母,用手比划着,说着简单的英文词汇,同62岁的丹麦籍继父鲍伯聊天。
  林俐50岁的妈妈廖娟,2008年通过互联网同鲍伯相识,经过两年的相处,二人于2010年3月在龙潭公园举行了户外婚礼。现在,客人一跨进廖娟的家门,抬头就能看见二人笑容灿烂的婚纱照。
  “真的羡煞旁人哦,看到他们两人手牵手地散步,特别的恩爱。”柳南区潭西社区党总支书记梁晴说,林俐的母亲廖娟与鲍伯的故事,当真是一个儿女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的好例子。
  
不同方式演绎相同孝道
  每个家庭的幸福是不尽相同的,每家的儿女对其父母尽孝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如何传承“孝”文化,如何看待新“24孝”,我市对传统民俗文化有研究的专家学者有话要说。
  老柳州、民俗专家陈铁生一听说出台了新“24孝”,连番说好:“以前的24孝故事太抽象了,比如卧冰求鲤,对儿女的要求实在是太过苛责。”“一颗孝心百种尽孝方式。确实不用拘泥。”我市民俗专家黄晓平也表达了自己对新“24孝”的看法。新“24孝”不仅在家庭生活中传承,在企业招聘 、学校教学等工作中,也可融入孝道文化。
  记者从市妇联、市老龄委了解到,目前全市60岁及以上的老人约有49.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在弘扬传统“孝”文化方面,我市每年都会举行如“孝老爱亲”“孝道文化月”等各类全市性的活动。市老龄办主任程杰认为,新版“24孝”吸收了许多新内容,充分考虑到了年轻人的实际情况,是一部非常好的倡议标准,应该会发挥“向善向孝”的引导作用。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