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更高质量发展关口大步跨越
发布日期: 2018-04-24 15:37 【字体:小中大】
今日的八桂大地,到处春潮涌动,万象更新。经过不断经济升级的工业柳州,站在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平台上,喜讯连连:上汽通用五菱3月整体销售汽车达到220061辆,环比增长41.9%,一季度累计销量575137辆,实现同比增长2.2%;柳钢集团一季度利润创首季度历史最好水平;柳工集团利润也实现100%以上增长。在三大支柱龙头企业的带领下,一季度全市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实现了开门红。
科技创新带来新活力
4月4日,2017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邕举行,我市14项成果喜获嘉奖。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国产装载机超越离合器10000小时安全设计及关键试验技术”、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高节拍的汽车车门包边单元技术及装备”、广西鱼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型道路硅酸盐水泥研制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等4个独立攻克的科研成果获广西技术发明奖,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规格高应力幅抗疲劳及全寿命耐久性钢绞线拉索技术创新与应用”等10项科研成果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令人欣喜的是,在14项获奖科技成果中,独立攻关数量达10项,占获奖数量的71%,延续呈现柳州企业担当“柳州创造”研发主体引领地位,表明了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显著提升。
一直以来,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柳州工业,依靠创新驱动带动工业转型升级,使“柳州制造”变成了“柳州创造”,并向“柳州智造”迈进,实现了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若干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2017年12月21日,对于柳钢集团来说,是个记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柳钢粗钢年产量累计首次突破1200万吨大关,代表着柳钢跨入千万吨级别“钢铁巨舰”,实现了又一次历史性跨越。为此,柳钢拿出了500万元重奖有功之臣。柳钢总经理甘贵平说,这1200万吨钢的意义,不仅是量上的新跨越,更是柳钢推进转型发展过程中质的飞跃,在近10年来钢铁行业形势最为困难和在我国全面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期,夺取的又一个辉煌成绩。依靠科技创新,2017年柳钢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品种钢产量比重达63.5%,实现利润43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投资增量积聚新动能
春天,满城的紫荆花,使柳州有了“花样城市”的别称,吸引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实际上,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到柳州来的除了游客,还有许多对柳州别有一番感情的投资者。
4月11日,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产业部主任王江一行到我市考察,希望携手推进柳州智能电网产业园项目,通过合作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促进柳州智慧能源、智能电网及智慧城市产业发展。
这仅仅是日前媒体披露的其中一条消息。实际上,带着项目、资金到我市的投资者,以及我市走出去引进来的投资者还有很多。去年新签约亿元项目168个,投资总额911.18亿元;新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8个,投资总额114.57亿元;全市引进市外境内到位资金(含续建项目)890.45亿元人民币,全口径利用外资(含商务口径)6.7893亿美元。这些项目,除了人们熟知的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外,还有轨道交通产业园、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北斗产业园、螺蛳粉产业园等。
近年来,我市围绕“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以实业招商为本,力推招大引强,使得一个个新项目、新产业落户柳州,加强了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增强发展新动能,实现了“质优量增”,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据统计,2017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97.2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市已竣工项目达到5647个,占在库项目的四分之三。随着这些新投资,如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整车生产线建设、关键零部件开发及制造、充电设施建设等领域项目陆续竣工,确保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形成优势竞争产业,使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得到进一步深化。
走向世界开拓新市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柳州经济升级、城市转型,向着高质量和高效益增长模式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一招,以此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增长方式转变。
4月16日,中国-东盟汽车标准法规交流合作对话会暨中国东盟汽车标准法规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勿加西县举行。与此同时,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与上汽通用五菱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东盟汽车标准法规研究中心揭牌。
近年来,上汽通用五菱依托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推行“造船出海”战略,不仅已在印尼投建工厂,更是将供应商一同带到海外建厂配套,并发展当地建设经销商网络,形成全价值链的海外输出。印尼公司总投资7亿美元,占地60万平方米,已经于2015年7月11日建成投产,年产能可达12万辆,供应商园区配套企业达到15家。
“柳工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中的重要一员。柳工的60年奋斗史,是一部诠释激情、勇敢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奋进史。”柳工董事长曾光安说,自1958年创建至今,柳工人不断自主研发、制造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从2003年到2015年,柳工在全球谋篇布局,构建了8个海外区域营销、服务总部,4个海外研发中心,4个海外制造基地,建立了215个国外经销商的海外营销服务网络,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与服务。柳工先后荣获波兰政府“最佳中国投资者奖”和“最佳雇主奖”、印度政府“中印榜样奖”和“最佳投资者奖”。
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工业柳州在振兴实体经济中主动作为,使得传统动能不断调整、改造、升级,工业结构持续优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了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