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千年古城的厚重韵味
——“柳州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系列报道之一
信息来源: 柳州日报 发布日期: 2021-02-07 17:14 【字体:小中大】
如果用三个人来概括柳州厚重而又独特的历史文化,那便是“一老一男一女”。
“一老”即是柳江人、白莲洞人等柳州先民,中国南方现代人类的早期代表;“一男”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柳州因为柳宗元而扬名,柳宗元因为柳州而更具魅力;“一女”是壮族“歌仙”刘三姐,在柳州传歌成名,最后在鱼峰山“骑鱼成仙”。
除了“一老一男一女”,柳州这座千年古城的韵味远不止于此,仍有很多璀璨的文化星光令人惊艳。
“一老”:
南有白莲洞 蛮荒中前行
“几乎是各民族的民间传说,都把自己物欲乃至精神的理想,指向一个神秘的洞穴。”这是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一书中所提到的柳州白莲洞。他写道:“白莲洞已经蕴藏着一个大写的人字。有多少生灵就有多少亮点,这个字纔能幻化成熙熙攘攘的世界。”
早在数万年前,柳江流域便已是古人类生息之地,白莲洞人和柳江人便是穿越在那一段时光中的主角。
在考古学上,有“南有白莲洞,北有山顶洞”之说。柳州白莲洞遗址等古人类遗址群落揭开了南方史前文化、古人类的神秘面纱。以白莲洞人和柳江人等古人类遗址为中心,方圆数十公里范围内,柳州呈现出一个古人类遗址的群落,他们是旧************—中************—新************这一人类发展重要历程的重大发现,是人类“单一地区起源”说到“多地区起源与附带杂交”说的核心佐证之一。
寥寥数语凝练道出的古人类发展历程,实则经过了万年的沧海桑田,柳州先民在蛮荒中前行,走到如今的岁月。
“一男”:
吏为民之役 子厚铭古今
在柳州,谈论最多的人文印记莫过柳宗元。
由东入柳,一路驶向市区,远远就能看到一尊高大的柳宗元塑像伫立在西江路口的山岭上,目视前方,广袖飘拂。往事越千年,柳宗元的教化在“文身百越”的柳州深深扎下根来。
早在公元815年,“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的柳宗元就在诗文中向外乡诸友传扬了柳地奇景——“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在他的笔下,柳州山水人物跃然纸上,历经千古而成为人文景观和传奇。作为刺史的他收起思乡之情,知命勤济,与这片土地缔下深厚的感情,他解放奴婢、兴办文教,鼓励百姓掘井取水、广植树木,致力于兴利除弊、发展生产,将兼济天下的热忱给了柳州。柳州的文化事业,在他的笔下和其精神影响下,得到了强力推进。
人以地传,地以人显。柳侯柳州,相映生辉。
如今,漫步柳州,城市之中与柳宗元相关的元素俯拾即是:柳侯祠、柑香亭、剑铭碑、罗池夜月、雷塘祈雨……时至当下,柳州人仍保持传统,每到清明时节都会自发前往柳侯衣冠墓前拜谒,正所谓:为官也好,为文、为人也罢,“有德于民民祀之”。
“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一代伟人毛泽东十分赞赏柳宗元。柳侯祠内,还能看到刻有毛泽东手写柳宗元《别舍弟宗一》的石碑。
除了柳宗元,同样为柳州百姓鞠躬尽瘁的还有唐代进士刘蕡。刘蕡博学能文有大志,由贤良对策,指责宦竖,后谪于柳州,官任柳州司户。毛泽东曾作七绝《刘蕡》称赞:“千载长天起大云,中唐俊伟有刘蕡。孤鸿铩羽悲鸣镝,万马齐喑叫一声。”
“一女”:
山歌唱不停 余音永流传
“柳州有个鱼峰山,山下有个小龙潭。终年四季歌不断,都是三姐亲口传。” 鱼峰山和小龙潭紧紧相连,潭光山色交相辉映,被誉为“南潭鱼跃”,是刘三姐传歌和成仙的地方,也印证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相传唐代有壮族女子刘三姐为人刚直,机敏聪慧,口齿伶俐,善唱山歌。她用山歌与地主老财相斗,最后被官兵追杀,从鱼峰山跳入小龙潭骑鱼飞天。随着民间动人故事口口相传,刘三姐的歌声一直余音缭绕、绵延不绝。
20世纪60年代一部久演不衰的电影佳作《刘三姐》,使得鱼峰山闻名天下,鱼峰歌圩更加长盛不衰。数十年来,都有从各路来赶“歌圩”的人们汇集在鱼峰山脚下,无论是才华横溢的歌王,还是初出茅庐的初学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对手,尽情歌唱。时至今日,每年“壮族三月三”的鱼峰歌圩歌会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来自五湖四海的“山歌王”“山歌后”一较高下。
千年古城 韵味悠长
可以说,这“一老一男一女”是这座城市的文化象征。还有很多数不尽的历史文化犹如柳江河水,浸染润泽着柳州人的精神发育、气质涵养。
柳江河畔,金碧辉煌、气势磅礴的柳州文庙让人肃然起敬、魂牵梦绕,成为柳州守望历史文脉的象征;登上有600多年历史的东门城楼,碧江如带映入眼帘,群山倒立,桥影绰绰,令人心旷神怡;山光水色,平畴沃野,加上九曲回环的柳江带来的舟楫之便,使蟠龙山自古就成为人文荟萃的宝地……
江山多娇人多情。历史的长河绵绵不绝,在千年文风的濡染下,柳州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奇石文化、浓郁生动的民族风情(壮歌、瑶舞、苗节、侗楼并称“民族风情四绝”),融会吸收各种外来风味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柳州风味美食,绘就了“风情柳州 千韵龙城”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