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全警一心担当 不懈努力为民

聚焦柳州城市交通管理的“四力品牌”

信息来源:柳州日报 发布日期:2017-06-15 09:45 【字体:

  图为我市首创并大力推进的“护学通道”广受赞誉。日报通讯员 李宗亮 摄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每日繁忙的道路交通里,“规矩”一词不仅是民之所盼,更为交通管理部门每日所谋。

  16日,全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推进会暨深化全区公安交管改革和“四项建设”工作部署会将在我市召开,届时柳州交警将登台向自治区其他兄弟城市作城市交通管理经验汇报。市交警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柳州市区汽车保有量达42万辆,小汽车年均增幅近20%,电动自行车已突破100万辆,年均新增10万辆。如此庞大的车辆保有量基数加上愈发加快的增长速度,市交警部门如何科学有效地发力,确保城市交通体系平稳运行?

  “借力”“发力”“加力”“助力”是柳州交警的答案,全警一心、担当为民,努力打造城市交通管理“四力品牌”。

  顶层“借力”   协作“发力”

  城市一盘棋,“规、建、管、治”四位一体,尤其是在城市交通管理上,政府如何科学顶层设计,执行部门如何巧妙“借力”再协作“发力”?柳州的做法是成立以市长挂帅的城市规划委员会,统筹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以达到上搭天线、下接地气的效果。

  “交通是城市整体管理的一部分。柳州交警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巧用专家策略,苦练‘借’字诀,内外结合,破解城市交通管理难题。”市交警部门负责人介绍,我市先后编制了《柳州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心城区路网建设规划》《停车场建设规划》等多项综合和专项规划,在客观实际地分析城市交通问题的同时,提出解决办法和改善措施,科学系统地引领城市交通发展。另外,还邀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知名交通专家到我市开展专题讲学,提升柳州城市交通管理者和实践者的专业技术水平。

  顶层设计定下基调,管理部门需协作发力方显效果。为此,市交警部门探索建立了部门协作的城市交通影响评价、道路施工交通组织审查、道路停车泊位设置联合会商、交通工程设计联合会审四大工作机制,既强化了多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更提高了交警工作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精管“加力”   科技“助力”

  “精细化管理‘加力’,智能化科技‘助力’是柳州交通管理的两大亮点。”市交警部门负责人表示,从路口交通渠化设计提升通行能力,到路口非机动车待行区前置,减少了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在路口通行时的相互干扰;从实施城区道路交通管控与信号控制优化,提高路口交通信号配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到创新交通信号灯管理维护,建立路口交通信号灯“身份证”信息……柳州交警摒弃“一刀切”,精细化分析各类交通状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交通通行方案。尤其是我市首创并大力推进的“护学通道”建设,极好地破解了校园周边交通堵、乱的难题;也因其费用小、效果好、可复制的特点,2014年底公安部将此做法纳入《中小学与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规范》予以推广。

  人力有穷时,科技无极限。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向科技要警力,向智能要资源亦在柳州“落地生根”。目前柳州市区已建设了315个高空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市区主要道路全覆盖监控。另外,市区245处路口交通信号灯亦实现了中心远程控制,实行信号灯区域控制绿波带有25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率达85%,实现了一键开启、一路绿灯、一路畅通。

  向智能科技求警力的脚步永不停歇。现在,市交警部门突破传统,已与高德公司合作成立全区首个“互联网+交通”智能导航平台,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交通管理中,让交通惠民直达群众指尖。下一步,市交警部门还将继续根据交通管理实际需要开发新项目新课题,全力提升交通管理效能,服务于民。

  方即规矩,圆即策略。圆圆的车轮,方方的车厢,虽滚滚向前,但却在柳州城市交通管理的“四力品牌”中,进退有度,各得其妙。

  (江宏坤)

返回 图片新闻

首页

走进柳州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回应

数据专题

聚焦柳州城市交通管理的“四力品牌”

全警一心担当 不懈努力为民

信息来源:柳州日报

发布日期: 2017-06-15 09:45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