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柳州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柳州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来源:柳州市人民政府督查室 发布日期:2019-08-02 09:17 【字体:

  柳州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2提案 

    

      题:关于加快工业生产智能化应用 助推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容: 

  工业生产智能化引领制造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构筑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工业生产智能化是推动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高端、智能、绿色、高效的现代制造城的重要举措,是智能制造的具体实施。目前,工业生产智能化在柳州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企业、产品及项目中运用均较少,尚难以自主形成规模效应。因此,必须加快工业生产智能化在我市企业中的推广和应用,切实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进柳州制造业加快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实现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 

      议: 

   一、加快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一是推进离散型制造领域的数字化车间建设。在汽车、机械、电子信息等行业,推行精细化管理和敏捷制造、柔性制造,推行基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定制化生产,实现生产模式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推广应用智能数控设备、数据传感采集分析、优化排程等先进装备与管控技术,提高生产制程的数据采集、信息传递、智能分析与决策能力,实现全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推进网络化协同制造模式应用,促进车间计划排产、加工装配、检验检测等各环节的智能协作与联动,促进异地工厂间的技术、信息、生产物资的统筹管理,实现资源最优利用。二是加快流程型制造领域的智能工厂建设。通过推动对冶金、化工、生物医药等流程型行业的生产技术持续改进,实现制造过程的动态实时优化,制造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全程透明化;采用大数据、云计算实现企业智能管理与决策,全面促进企业的资源配置合理化、操作流程自动化、现场监控实时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和分析决策科学化。通过促进研发、生产、管理、质控等全过程的综合集成,打造以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厂。 

  二、推进支柱产业关键环节的智能化应用。一是结合各企业实际情况逐步推进企业生产线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进生产设施设备的升级更新、技术改进,促进生产模式向自动化、数据化转变,鼓励企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材料、生产工具、生产人员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实时感知监控,通过循序渐进实施改造,最终实现智能化生产。二是推进核心业务流程的信息化。鼓励企业围绕重要环节进行信息化集成建设,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产品生命周期数据管理等信息化应用,提高研发设计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广计算机辅助制造、高级计划排程、制造执行系统的应用,提高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推广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应用;推广商业智能系统应用,实现管理决策的智能化。三是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别是重复性生产、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差、工艺要求严、安全风险高的关键岗位,有针对性的实施“机器换人”专项计划。重点推广使用自动装备、机器手、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和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提升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 

  三、推进传统产业的重要系统数字化改造。一是推进生产模式向网络化、柔性化、智能化方向改造。积极推进企业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将各种生产要素有机互联,实现生产过程的无缝衔接。推进柔性制造单元、智能车间建设,提升设备、工艺、产线、生产的柔性化能力,提升生产智能分析和决策优化水平。二是推进全业务流程的信息化集成,并逐步发展成为多信息系统的应用集成。以信息化推进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的集成、生产与管理的集成、生产与销售的集成、业务与财务的集成、总部与分支机构的集成,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业务与财务一体化、集团管控一体化,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有效降低成本和控制风险。三是推进企业间的信息化集成应用,以信息化推进产业链协同,促进产业融合创新。推动建立企业级的工业互联网络,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之间进行信息系统对接,相互共享设计、资源、物流等信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关于对柳州市政协十二次会议 

  2提案的答复 

    

  ××委员 

  你们在柳州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出《关于加快工业生产智能化应用 助推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号)收悉,首先感谢你们对柳州市工业发展的关心,并为政府工作提出了许多的宝贵意见。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方面的建议 

  为打造示范企业,树立我市行业标杆,加快推进我市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我市在广西率先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试点示范工作。重点支持鼓励流程型智能制造、离散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五种智能制造新模式智能工厂。对获得市级智能工厂认定的企业,我们在市工业发展扶持资金上给予优先支持,并优先推荐申报广西智能工厂认定。 

  2017-2018年,耐世特、方盛、延锋汽车饰件等22家企业相继获得市级智能工厂认定,其中柳钢钢铁生产流程协同智能工厂、东风柳汽柳东乘用车基地智能工厂、上通五柳东宝骏基地、柳工挖掘机远程运维服务智能工厂、柳新汽车基于物联网的汽车白车身柔性焊接智能工厂等企业更是于2018年获首批广西智能工厂示范认定。在这些行业龙头示范企业的引领带动下,有力促进了本地制造业整体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关于推进支柱产业关键环节的智能化应用方面的建议 

  近年来,我们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市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专项资金、工业机器人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制造装备,鼓励企业不断提高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围绕重要环节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集成建设。 

  2017年至2018年共获43个智能制造项目,共获得各级财政资金扶持6080万元,撬动企业智能化改造投资超10亿元。2019年,我们深入59家企业开展实地调研,拟对其中22项重点智能化改造项目给予财政资金扶持,撬动我市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改造方向转型发展。如广西汽车集团运用信息物理生产系统(CPPS),填补我国后桥/独立悬架装配生产线关键短板装备国产化空白,开启轻量化汽车底盘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新模式,实现企业运营成本降低43.52%、产品研制周期缩短77.78%,生产效率提高56.72%,企业能源利用率提高15.3%,产品一次下线合格率提升80%,极大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市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57.9%,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2.8%,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的渗透不断加深,企业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快,综合集成水平持续提高。 

  编制出台了《关于鼓励柳州市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暂行办法》,开展智能化改造升级行动,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全面改造传统产业现有的制造体系。目前我市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超过5000台,从2016年开始以每年1000台的增量递增,工业机器人系统每年增量近200套。 

  三、关于推进传统产业的重要系统数字化改造方面的建议 

  柳州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实体经济领域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市鼓励企业围绕重要环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集成建设,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对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推动网络协同制造,培育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新优势。聚焦汽车产业,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聚集、整合、优化要素资源的优势,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中的应用,构建汽车供应链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体系,着力提高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管理和制造能力,实现提质增效,培育汽车产业新优势。如上汽通用五菱搭建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各管理系统间数据、信息和资源进行交流共享,实现了上汽通用五菱与供应商的交互应用,“互联网+管理”的手段帮助零部件供应商持续增强产品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提升服务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提升上汽通用五菱供应链乃至广西汽车配套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经抽取平台中50家供应商的数据进行测算,仅一年就为其减少零部件质量缺陷带来的损失近1亿元。 

  (二)加强大数据赋能产业,激发制造业发展新动能。充分发挥柳州工业企业信息化与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优势,在整合柳州新能源汽车、机械等重点工业领域、龙头企业已有数据资源基础上,一是加快柳州大数据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工业应用柳州基地建设,为全市大数据共享、开放、应用提供基础支撑,打造全国工业大数据融合应用先行区。二是培育一批“数据工厂”,带动大数据在工业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设备增值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产业链全流程中的应用,实现大数据与制造业全面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柳钢集团通过生产过程执行系统进行计划和调度,结束了从1958年建厂以来一直沿用的公司级调度、计划管理靠电话沟通、纸质报表和简易的电子表格汇报的管理模式。系统贯穿生产、管理、经营等全工序生产过程,借助大数据统计和分析整理,为柳钢生产部署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撑,有效降低了生产组织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为企业开辟出了高质量发展道路。 

  (三)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智能终端产品。一是加快推动汽车产业向高端化、智能网联方向发展,增强汽车产品竞争力,提升品牌效应。鼓励汽车整车企业在汽车研发阶段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自动驾驶、移动办公、移动娱乐等功能,使产品由单纯的交通工具向多功能的移动终端发展。上汽通用五菱全新智能泊车产品交付上线,利用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云端大数据的组合,全程无需人工操作,只需通过APP下达指令,车辆会自动避障,规划合适的自动行驶路线,自主完成无人停车、智能汇合的功能。上汽通用五菱还与华为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借助华为在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优势,加速布局智能车联网,共同推动柳州在汽车领域的智能网联转型。二是鼓励工程机械企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发展重大装备产品远程运维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延伸产业链价值。“柳工智能管家云平台”2018年被列入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平台连入工程机械设备10万多台,采集产品参数800多种、故障代码200多种,利用远程采集到的数据开展建模与分析,研究客户需求,挖掘数据价值,能够提供设备资产管理、故障诊断、健康监测、设备融资租赁等服务,柳工逐步实现由单一产品制造向产品增值服务拓展。 

  最后,再次感谢市政协委员的宝贵意见,请今后一如既往的关心柳州市工业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让我们共同为柳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出力!谢谢! 

    

  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978 

返回 政协提案结果公开

首页

走进柳州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回应

数据专题

关于对柳州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来源:柳州市人民政府督查室

发布日期: 2019-08-02 09:17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