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柳城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4-02-24 15:24 【字体: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柳城发展经受严峻挑战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按照县委提出的“增投扩量、聚集人气、和谐共进,打造柳州主要卫星城和城市后花园”二十七字方针,凝心聚力,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全面完成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双过百亿目标,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初步统计,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亿元,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36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39.7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26.3亿元,增长11.8%。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1亿元,增长24%;财政收入7.39亿元,比上年增收0.69亿元,增长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亿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8780元,增长1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42元,增长10.6%。为民办10件实事全面完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科学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工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完成工业总产值73.45亿元。机械、丝绸、制药等产业逆势增长;机械业完成11.33亿元,增长90%,成为又一个年产值超10亿元产业;丝绸业和制药业分别完成6.7亿元和4.1亿元,增长34%和55%。加大扶持企业力度,为企业争取扶持资金2578万元,为8家民品企业争取贴息贷款2.63亿元,圣特药业成为柳州首家区级扶贫龙头企业;新增亿元企业3家、规模以上企业8家,全县亿元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分别增至23家和4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7.55亿元,增长13.76%。  

  工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完成更新改造投资42.58亿元,增长6.45%;申请发明专利56件;川东公司、玉峰水泥、日田药业等7家企业获区工信委认定为广西信息化应用企业,圣特药业、鼎铭金属获自治区高新企业认定;安琪酵母建成年产能世界第一酵母抽取物生产线。干制食用菌和“思福祥”蚕丝分别荣获第二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和银奖。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5%,超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目标。  

  工业园区进一步发展。投入3780万元,实施园区水电、排污、道路等9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沙埔片区三期开发,总体规划面积由4425亩扩大到8425亩,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园区企业总数发展至61家,实现园区工业总产值60亿元,增长20%。  

  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全年统筹推进重点项目73项,湘桂铁路扩能改造、中缅天然气管道等项目顺利完成;区、市级层面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安琪酵母、加美木业、汇聚橡塑等三个项目竣工投产。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成功签约项目6个,其中超亿元项目3个,总投资11.7亿元,引进润发化工、恒兴机械、邓尼斯酒业等5家企业;全口径利用外资415万美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深入实施“倍增计划”,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农业产业不断优化。全县农业生产总产值完成59.6亿元,增长6.3%。粮食保持稳定,产量15.7万吨;甘蔗持续发展,预计2013/2014榨季进厂原料蔗210万吨;水果产业不断优化,蜜桔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区之首、全国第二,成为广西首个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种桑养蚕效益明显,新建凤山工厂化养蚕基地,全县桑园面积达15.3万亩,产值6.7亿元。实施“菜篮子”工程,建成蔬菜基地1000亩;食用菌面积800万平方米,位居柳州第一。水产畜牧业阔步发展,新建网箱养殖1.9万平方米,在龙头镇建成全市最大网箱养殖基地;生猪出栏量连续三年超过40万头,达到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标准。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引进林产品加工企业4家,被评为“广西林业产业进步县”。  

  农业保障不断加强成立县农业投资公司,农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加强。新增万元片区4家、万元新农村2个、合作社14家和水果协会3家,“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巩固。土地经营权流转稳步推进,全县土地流转面积5.68万亩。农产品流通渠道不断扩宽,柳城蜜桔进入京东商城实现网上销售。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新成绩,代表广西通过农业部2013年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疫检查验收。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兑现农资综合直补、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直补、生态林补助等补贴资金5500多万元。政策性农业保险稳步推进,寨隆镇成为全县第一个金融信用镇。  

  农业科技不断进步。甘蔗良种繁育取得新突破,柳城05/136、07/500、07/536新品系进入国家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桂柳二号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建成甘蔗机械化生产和高效节水灌溉种植示范基地。甘蔗研究中心与天福种猪场分别获得自治区第一批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和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认定。茶叶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伏虎茗珍”、“柳侨云峰”分别荣获“中国名茶”评比特别金奖和金奖,“伏虎茗珍”荣获第十届“中茶杯”特等奖。我县分别荣获“广西智慧兴农十佳标兵县”、全区“牛品改十强县”和“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科技县”称号。  

  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投入财政奖补资金2844万元,实施“一事一议”奖补项目257项。投入1.14亿元,完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21处,水库除险加固17座,渠道硬化148公里,中小河流治理3处,全面完成县城防洪堤二期工程建设,成为第五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推进新一轮扶贫攻坚和水库移民工作,投入1133.48万元,完成1.2万亩甘蔗品改和低产改造,建设扶贫道路32条35.97公里;投入850万元,完成3个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兑现水库后期扶持资金700万元,受益群众1.2万人。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生态宜居柳城建设步伐加快  

  设扎实推进。完成城东新区详细规划和县城市政设施等8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东区建设稳步推进,建成东区主干道,开工建设城东大厦,启动建设经一路、青年路,城市框架不断拉大。旧城改造有序进行,金时代购物公园(二期)、隆昇商城、江景豪庭等房地产项目扎实推进。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修建完成白阳岭公园排污设施、县城排污管网、供水管网和路灯、人行道等一批市政项目;完成向阳路、湾塘路等县城主要路段绿化工程;白阳广场二期改造基本完成,板桥路建设有序推进;沙埔、太平、龙头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试点项目投入运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沙埔、东泉、太平等乡镇商贸住房开发强势推进。  

  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新增锦华苑、老新华书店、交通局等三个路口红绿灯,施划县城停车位500个,完成城区道路交通标线和交通标志工程,交通秩序进一步优化。全面开展“创两城、打两违”整治活动,成立太平、沙埔、东泉乡镇城管中队,共拆除“两违”431起,面积12.27万平方米,有效打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投入1000多万元,开展“美丽柳城清洁乡村活动,完成800多个垃圾池、139座垃圾焚烧炉等一批乡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县级示范屯34个,其中六塘镇被评为自治区级卫生镇,五并屯被评为自治区级卫生村;乡村清洁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交通路网逐步完善。“三柳”高速公路柳城段全面开工;投入165万元,完成六塘集镇至九汉高速路口公路建设;落实750万元,推进凤山至大帽桥公路维修工程建设;G323线大埔至冲脉、罗城至六塘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两沙”道路柳城段、雒容至东泉公路前期工作顺利完成,全面启动柳城大桥及引道工程、鸡公山至柳城公路等前期工作。投入9462万元,续建完成太平大桥至上火、三漫路口至柳华场部等7条58.36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开工推进龙美至上富等7条45公里公路建设,城乡连通更加快捷。投入5000万元,全市六县建筑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二级客运站建成投入使用。县城至太平、马山公交车开通运行,结束我县无公交车历史,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生态建设深入实施。投入1500万元,实施农业污染源、制糖行业污染源、缫丝行业污染物、污水处理厂管网等减排项目23个,圆满完成上级下达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六塘糖厂获得“全国甘蔗糖厂耗新鲜水标杆企业”称号。抓好生态文明建设,5个行政村获“自治区级生态村”称号,大埔镇洛崖社区获市三星级“绿色社区”称号。强化环境监察和监测体系建设,融江河水质继续保持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水质标准,县域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古砦蓬坡屯、沙埔洲尾屯获柳州“十大美丽乡村”称号。  

  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休闲旅游再创佳绩。成立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出台《关于加快柳城县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全县乡村旅游景区(点)发展至17家;融江河谷水利风景区升级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成功举办第二届知青文化旅游节;古砦民俗风情旅游区、源泉山庄分别晋升为广西三星级乡村旅游区和广西三星级农家乐;日田丝业、知青城成功融入桂北风情旅游线,翻开我县旅游市场新篇章;旅游业带动“吃住行游购娱”产业初步形成,全年接待游客突破92.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6亿元,增长22.2%。  

  商贸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龙美、冲脉、东泉农贸市场、沙埔东盟桂中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升级改造通过验收,鸟仔岭农贸市场、沙埔商贸中心建设基本完成,桂中原生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启动建设,商贸功能不断增强。金时代购物公园、商贸城、财富广场和海润广场四大商圈日益繁荣,世纪联华、国美电器等一批品牌企业入驻开业,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中心建成使用,实现日用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动。组织举办名特优产品展销会、汽车下乡巡展会等活动,有效拉动城乡消费。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房地产市场稳步发展,销售商品房面积8.3万平方米。金融业加快发展,引进广西金融投资集团,成立柳城县综合金融服务中心,企业贷款、融资难有效缓解;桂林国民村镇银行入驻柳城,全县金融机构网点达42个,全年各类存、贷款余额分别达66.59亿元和41.21亿元,增长8.3%和20.5%。电子商务、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物流快递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民生投入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支出的73%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1.35亿元建设廉租住房180套、公共租赁住房100套、教师产权型住房100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400户;投入660万元,扩大太平、龙美、东泉三所寄宿学校办学规模;实施乡镇卫生院“50+0”看病模式,更多群众享受到就医实惠。投入资金365.5万元,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3个,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阵地不断完善。投入707万元,完成石漠化治理、粮食增产千亿斤项目建设;获得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1793万元,其中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超过了市辖其他县区的总和。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城镇新增就业404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25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县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22.08万人,增长12.29%;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1.73亿元,增长15.61%。落实差补及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900万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资189.7元,达1623.8元,增长12.3%;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人均月增资20元,达75元,增长36%。全面落实低保政策,投入1579.3万元,实施城镇低保救助1.7万人次,农村低保救助11.8万人次;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至360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至240元。实施大病救助1167人次,累计救助金额392.1万元。多渠道实施救灾,为7.2万户农民购买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2182户因灾受损住房获保险理赔101万元。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顺利完成发明专利倍增计划,新增科技创新项目17个,连续七次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县”荣誉称号。投入7358.7万元,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宿舍及教学楼、幼儿园等项目100个;全面落实“免费午餐”等资助政策,资助总金额4342.2万元,受益学生6.8万人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高考一、二本上线人数取得新突破,实验小学黄越洋、覃振翔获得在荷兰举办的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总决赛参赛资格。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成功举办第二届体育运动会暨首届农民运动会;启动文化惠民“月月演”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百村百戏”文化品牌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县图书馆被文化部评为“二级图书馆”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示范点”;社冲乡巨猿洞成功升级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建成急救体系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更健全;艾滋病防控取得新成效,新发感染人数近十年首次下降;中医诊疗技术推广良好,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医院;新农合参合人数31.3万人,参合率达99.35%。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新成绩,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顺利完成伏华“空靶迁建”和武警水电训练基地土地征收。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接访、大调解、大防控”活动,全国“两会”等重要时期实现“零进京”非访。深入开展“平安柳城”建设,启动看守所迁建项目,新建治安卡口2个,高清探头100个;全县121个行政村实现“一村一警”全覆盖;成功承办市级公安系统“反恐”演练,群众生命财产更加安全。应急管理实现“村委、社区、学校、企业”全覆盖,成功举办“三柳”高速隧道坍塌等应急演练,应急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安消防通过区消防总队核查验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食品药品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基本完成。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推进基层工作法,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全面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公务接待费下降17.63%,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下降15.46%。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建成村(社区)政务服务中心71个,全年公开公布各类政府信息5907 条,为群众办结审批事项 6.4万件,满意率达100 %,荣获柳州市“政务服务星级县”荣誉称号;政府门户网站在第12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跻身县级网站全国百强,位列全区第三。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自觉接受县人大、政协的监督,积极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办复率100%。“六五”普法工作全面实施,公民学法用法意识不断增强。人民调解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调解矛盾纠纷3405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展行风评议工作,政府工作满意度不断提高。  

  此外,华侨农场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机构编制、人事、质监、审计、物价、统计、新闻、侨务、气象、档案、民族、史志、宗教、残联、国防、关心下一代、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明显进步。  

  拼搏铸就辉煌,奋斗充满艰辛。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柳城发展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城乡面貌发生的每一点变化,广大群众得到的每一点实惠,都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全县干部群众的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驻柳城部队、武警官兵、离退休老同志和所有关心支持柳城建设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1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深入推进“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四个柳城极为重要的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非凡。审视发展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从机遇上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对加快国家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城镇化建设释放更多有利因素。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东盟打造“钻石十年”、广西打造我国中南西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等为我们加快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特别是柳州大力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加快建设“一枢纽一基地三中心”,将柳城定位为服务柳州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大后方、有利于我县集聚要素、吸纳产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柳城。从挑战上看,世界经济体处于复苏的过程,但不确定因素仍很多、过程仍十分曲折。国家经济进入“换档期”,对发展质量效益和节能减排、保护生态要求更高,而我县工业基础仍很薄弱,结构层次低,发展的方式粗放,经济产出效益不高。同时,区域竞争日益激烈,柳江、鹿寨率先融入柳州都市圈同城发展,北部三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项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如果我县在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大潮中,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将被进一步边缘化。为此,在新的一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自治区、柳州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要求,以“改革联动,城乡一体,建设幸福美丽新柳城方针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促改革、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加快建设服务柳州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大后方,为实现与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的部署和要求,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以内。  

  做好今年工作,要大力实施“四大战略”:  

  一是大力推进改革驱动战略。全面对接中央、自治区、柳州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找准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着力点和切入点,深入推进政府工作各领域改革创新,建立更加适应当前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的体制机制,把握好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实现在稳定中改革,以改革促发展。要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依托我县作为柳州“北大门”区位优势,发挥“背靠大柳州,联动大柳北”的优势,加大开放合作,积极参与柳州“一枢纽一基地三中心”打造,主动融入柳来河一体化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通过内促改革、外扩开放,有效激活内源、吸纳外源,汇集各种发展要素和有利资源,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建设魅力柳城、活力柳城。  

  二是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通过抓大项目、大抓项目,带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突出抓好“谋、争、引、建”四篇文章,加强项目谋划、包装、储备工作,并积极申报争取进入上级计划盘子;大力争取中央投资和上级项目支持,实施更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招商引资环境,营造人人抓招商的良好氛围,力求在“招大引新”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着力破解项目融资、用地、拆迁等难题,确保重点项目、重大事项顺利推进。  

  三是大力实施城乡互动战略。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利机遇,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新战略。持续优化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同步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实现三次产业互动互惠、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产城融合,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加快构筑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三化互动、城乡互惠、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四是大力实施上下联动战略。坚决贯彻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把各项决策部署贯彻到基层、落实到一线,确保不脱节、不走样、不打折。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群众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紧密联系群众、充分依靠群众,通过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凝民心、汇民智、聚民力,形成全县上下一心、团结奋进的良好工作氛围。  

    

  2014年主要工作部署  

    

  今年,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构筑扩张平台,加速产业升级,推动工业发展新突破  

  抓产业调整,促进经济总量升级。调整优化制糖、化工、机械等支柱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食品制药、新能源汽车、新型材料、农林产品精深加工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对外招商力度,重点引进产业带动性强、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社会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大企业,争取新引进企业8家,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25亿元以上。加速推进劲阳消防器材、宇顺机电项目、辰驰母线槽和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等项目签约落地;全力支持五顺汽配、皓冰食品等尽快建成投产;促进安琪酵母、鼎铭金属等投产企业达产达标。积极培育新上规企业,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家以上、亿元企业4家。  

  抓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提档升级。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工业发展升级,积极扶持企业实施更新改造项目,重点推进鼎铭金属、东风化工等重点项目技术更新改造,全年完成更新改造资金 45亿元。推进广西壮药研发和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工业企业效益与核心竞争力。突出抓好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重点推广变频电机、节能锅炉等应用,推进清洁生产。实行发明专利申请资助和奖励暂行办法,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与发明创造,争取上级科技立项10项。  

  抓平台扩张,促进园区服务升级。推进园区硬件设施,完善水电、污水管网、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六塘水厂及污水处理厂、沙埔工业片区三期“三通一平”、标准化厂房和公租房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业生活服务区设施。改善园区投资软环境,完善优惠政策体系,健全园区产业升级、生态环保、资源集约等可持续发展机制,清理整顿园区低效企业,推进集约长效发展。千方百计解决企业用地难题,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开发利用红马山存量土地资源,谋划建设新的产业园区;积极建立融资担保体系,探索建设企业用工信用服务平台,解决企业融资、用工难题。力争2014年园区新增企业5家,完成园区工业总产值66亿元。  

  二、调整产业结构,壮大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农村新发展  

  狠抓特色优势产业。巩固和深化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十大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成果。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甘蔗产业“四化”建设,力争种植面积稳定在56万亩以上。实施优果工程,加快生态果园建设,重点加强柑桔黄龙病防控力度,确保水果产业持续发展。全面推广工厂化养蚕模式,提高种桑养蚕效益。实施“放心菜篮子”工程,全年计划种植无公害蔬菜17.5 万亩。扩大食用菌生产,力争面积达900万平方米,产量达6万吨以上,建成食用菌生态科技园。加快有机茶园建设,进一步提升茶叶经济效益。实施名特优畜禽工程,加快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及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提高规模养殖效益,争创“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争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现代高效规模农业、现代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力争新增土地流转3万亩,其中甘蔗2万亩。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机制,提升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力争年内打造万元片区5个、万元新农村3个。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植力度,力争新增龙头企业2家,重点培育和壮大日田丝业、鹏鑫源茧丝绸等一批龙头企业。积极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 开展商标注册,抓好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不断提升丝绸、蜜桔、食用菌、茶叶、云片糕、牛腊巴等农产品竞争力。  

  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投资1亿元,实施第五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沙埔供水工程等13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小安乐、石灰、三大等6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投资2500万元,争取开工建设广西主要支流柳江龙庆至洛崖、木桐段治理工程。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力争完成新扩建屯级道路30公里。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扩大政策性农业试点保险覆盖品种,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强化农业发展保障。  

  三、加快城乡统筹,提升人居环境,开创城乡建设新局面  

  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协助加快推进“三柳”高速、沙塘至沙埔一级道路、雒容至东泉、罗城至六塘、凤山至大帽桥出口路等道路建设,力争开工建设G323线柳城公路大桥及引道工程、鸡公山至县城一级公路,尽快形成对外联系的大通道;采取BT模式推进南村至龙台等18个行政村14条共116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实现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率83.5%,打造覆盖全县、连线城乡的内联路网。加快推进砂场搬迁,启动大埔港口前期工作。开通县城4条公交线路,增加县城至乡镇公交线路,为群众出行提供更加便捷通道。  

  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整治,规范市场经营秩序,重点整治大埔农贸市场街道乱摆乱卖、占道经营行为;逐步对县城商业区、标志性建筑、主要街道等进行灯光亮化,提高城市彩化效果。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美丽柳城清洁乡村活动。积极探索生活垃圾“村收村处理”、“村收镇处理”模式,抓好沙埔、太平、龙头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的运营管理。继续实施“绿满柳城”工程,深入推进生态县建设,加快实施沙埔、龙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新建5个自治区级生态村;继续抓好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确保辖区环境安全和环境质量,打造“山青、水绿、天蓝、地净”美丽柳城。  

  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东区建设,重点加大公益项目征地工作力度,继续推进城东大厦建设。有序推进旧城改造,抓好大埔派出所、妇保院、文物所等一批地块开发,推进靖西村城中村改造工程。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经一路、青年路、城东大道等环城路建设,加快白阳广场二期及地下停车场、县城污水收集管网及城东大道污水提升泵站、城市管道燃气等建设。同步发展各具特色的小城镇,重点抓好东泉、沙埔、六塘、凤山、马山、太平等乡镇开发建设,提升小城镇规模和品质。  

  四、加快提档升级,优化商圈布局,打造县域经济新亮点  

  发展提升休闲旅游业大力推进融江河谷国家水利风景区建设,突出抓好以休闲旅游码头、县城滨江景观为重点的滨江旅游休闲带的规划和运作。加快推进知青城文化、古砦民俗风情区、凤山禅文化、太平安乐湖、红马山景区-沙埔河休闲带开发建设,打造“一城一区一山一湖一带”旅游品牌。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整合沿沙埔河农家乐旅游资源,进一步规范管理,提档升级。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县旅游集散中心和自驾车营地,不断提升旅游接待水平,打响柳城休闲旅游品牌。力争全年接待游客达到1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8亿元。  

  实施重点商贸项目建设。精心谋划各类专业市场布局规划,努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备、协调发展的现代商贸体系。重点推进县城木材、建材、家居、皮革等专业市场的布局规划;全力推进林产品加工物流园建设,打造全国林产品加工物流基地;启动建设日田国际皮革城,加快打造家居、建材、皮革、瓷砖等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引进汽车4S店及汽车配套机件在向阳路沿街设点布店;加快建设桂中原生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展示基地。积极推进乡镇商贸项目,加快沙埔商贸中心、东泉、马山、太平农贸市场等建设,不断完善市场功能,扩大农村市场消费。  

  优化提升商圈布局。精心培育四大特色街区,提升消费档次。白阳广场、海润阳光街区引进知名特色餐饮、酒吧企业,打造柳城特色餐饮、酒吧文化中心;金时代购物公园引进休闲咖啡、影视、美容养生等精品业态,打造购物、休闲、娱乐风情步行街;财富广场引进精品百货、高档珠宝、品牌服饰连锁企业,打造精品百货购物天堂;商贸城引进农贸产品百货,打造城乡农贸产品交易区,满足城乡居民各类消费需求。  

  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筹办汽车下乡巡展、第六届蜜桔节商品展销会、迎春商品展销会等,拉动城乡消费。规范发展社区服务业,推进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健康保健、商业信息等便民服务,进一步拉动居民消费。加快发展电子商务、金融、信息、科技、咨询、会计、法律、评估等新型服务业,形成现代服务业多元发展新格局。加强房地产业管理,促进全县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五、致力民生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建设幸福和谐新柳城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施科技创新计划,加强产业科技攻关;发展民生科技,促进科技成果惠民。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柳城中学改扩建工程、乡镇幼儿园建设、中小学食堂改造等项目建设;实施“名校长、名师培育工程”,提高师资和管理水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育内涵发展水平。组织举办第六届生态蜜桔文化旅游节,继续开展“百村百戏”文艺调演和“月月演”交流活动,抓好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做好古砦覃村开塘节、凤山开山寺庙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加快县城电影院工程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继续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完成县人民医院综合门诊楼建设,推进县中医院整体东迁;开展异地就医补偿信息平台建设,推行新农合“一卡通”。进一步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持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开展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继续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整合机构设置,成立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水平。开展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不断继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强保障房建设,实施建设保障性住房218套。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继续推进“六五”普法,加大“三大纠纷”调处力度。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畅通信访渠道,加大初访初信处理力度,逐步推行网上信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柳城建设,严打严治、严防严控违法犯罪。积极推进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及流动人口居住证工作,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着力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感。加快推进看守所迁建工作,力争年内投入使用。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提升消防功能,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此外,继续推进华侨农场体制改革、机构编制、人事、质监、审计、物价、统计、新闻、侨务、气象、档案、民族、史志、宗教、双拥、残联、关心下一代、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  

  六、坚持勤政为民,强化自身建设,推进政府职能新转变  

  坚持开拓创新,提高服务发展能力。始终把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动力,善于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举措突破瓶颈制约,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提高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人民群众的理念,多思发展之策,多行务实之举,多办惠民之事,全力打造一流的服务环境。  

  坚持依法行政,提高科学施政能力。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做好政府信息和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更加自觉地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切实加强改进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确保各项工作在法律框架内开展。  

  坚持务实高效,提高执行落实能力。始终把求真务实作为政府工作的自觉追求,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审批事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切实改进文风会风,精简会议和文件。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帮助企业、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优化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督查督办,着力治庸治懒治散治奢,推动政府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  

  坚持廉洁从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要求,厉行勤俭节约,严格“三公”经费管理,坚决制止铺张浪费,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急需的地方、用在改善民生最迫切的事情上。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风劲正当扬帆时,鲲鹏展翅凌万里。让我们乘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东风,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抢抓机遇、攻坚克难、顺势而为,全力加快科学发展步伐,为建设幸福美丽新柳城而努力奋斗!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尚有一些突出问题、瓶颈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经济总量还不大,产业结构还不优,工业企业科技含量较低,高耗能企业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二是财政增收困难,收支矛盾突出。三是受土地、资金、审批等影响,项目建设比较缓慢。四是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新农村建设推进速度不够快等等。今后,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返回 区县政府工作报告

首页

走进柳州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回应

数据专题

柳城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4-02-24 15:24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