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柳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9月27日)

2011年9月27日在柳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发布日期:2011-09-28 10:49 【字体: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2006年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我们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工业强市,富民兴柳”的总体发展思路,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扎实推进“三个同步”,全面实施“二次创业”,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努力克服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持续干旱和洪涝灾害等严重困难,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主要目标任务,朝着“经济升级,城市转型”迈出了重大一步。五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强、贺国强分别到柳州视察,对柳州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寄予了殷切希望。

  一、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开创了改革开放以来又一个黄金发展期

  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突出发展和民生两大主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市成功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上千亿、工业总产值过两千亿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了柳州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全区率先实现工业化示范城市的奋斗目标基本完成。柳州在广西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过去的五年, 也成为了我市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

  二、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成效初显,有柳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初步形成

  坚持工业主导地位,千方百计做大做强做优工业,努力探索以自主创新和生态环保为标志的有柳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打造工业名城。一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重大胜利。二是工业发展实现五大新跨越。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四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五是园区呈现跨越式发展。六是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三、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战略深入实施,“三农”状况持续改善

  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努力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是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二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三是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四是县域经济不断壮大。

  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迈出新步伐

  优化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一是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二是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三是旅游名城建设稳步推进。

  五、宜居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树立了“山清水秀地干净”的城市新形象

  坚持按“高水平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来推进城市建设,打造“生态工业柳州,宜居创业城市”。一是城市东扩大步迈进。二是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三是宜居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四是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六、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谋福祉。一是就业、创业工作成绩显著。二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三是民生工程全面推进。四是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七、改革开放取得新成就,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持续增强

  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以改革促活力,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一是各项改革深入推进。二是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三是招商引资成绩突出。招商环境和服务水平不断优化。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坚持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服务和精神文化需求,持续提升历史名城、文化名城品位和内涵。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文化和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医疗卫生和人口与计生事业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

  九、政府建设不断加强,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以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动政府自身建设,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行政能力显著提升。二是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三是民主法治得到加强。四是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五年来,我们经受住了种种重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历经了艰难爬坡、“二次创业”的艰辛历程,见证了柳州从传统工业城市到“山清水秀地干净”现代宜居城市的完美蜕变,树立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里程碑,开创了柳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班子、历任老领导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恪尽职守、辛勤工作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他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柳人民解放军、武警驻柳部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海内外所有关心与支持柳州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的风雨历程,我们倍感成绩来之不易,对在新形势下加快柳州现代化建设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一是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推进科学发展柳州化、具体化,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良好发展势头,积极探索符合柳州实际、有柳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二是必须坚持工业主导地位,把工业化、城镇化作为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赋予“创新、绿色、循环、节约、开放”的新内涵,坚持走有柳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工业;三是必须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四是必须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和城乡发展,迅速拉开城市发展框架,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整体形象;五是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来统筹解决民生问题,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谋福祉,不断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六是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区域合作,通过革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持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不断提高柳州经济的外向度和影响力。这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对今后的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服务业发展依然滞后,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十分明显,城镇化水平还不高,解决“三农”问题任重道远;就业形势仍然严峻,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人民生活有待进一步改善等等。

  

关于今后五年的工作建议

  “十二五”是我市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升级转型的攻坚期、城乡统筹的关键期、做大城市的突破期和民生改善的提升期。

  按照“十二五”规划设想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十二五”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到2015年力争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50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达到600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财政收入年增长15%,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以内;到2015年,市区建成区面积达2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230万人,城镇化率达58%以上;基本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具有国际水平的广西柳州汽车城、国内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和旅游名城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以工业为主、全面发展的超大城市初步成型。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经济升级、城市转型,全面发展、富民强柳”的总体发展思路,坚持“三个同步”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二次创业、升级转型,聚集人气、做大城市,建设更加美好柳州”战略,牢牢把握升级与转型两大关键,打好“八大升级战役”,加快实现“八大转型”,努力建设“山水美、环境美、形象美、气质美、和谐美”和“人人都有好发展、家家都有好保障、个个都有好身体、天天都有好心情、户户都有好生活”的“五美五好”柳州!

  根据“十二五”期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建议新一届政府抓好以下八个方面事关全局的工作。

  一、实施经济质量升级规划,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坚定不移地走有柳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打好经济质量升级战役,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先进制造业升级,加快柳州由传统工业城市向现代工业城市转型。

  全面加快广西柳州汽车城建设。坚持把汽车城的建设作为柳州的头等大事、一号工程,集中人财物全力推进。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定位发展的要求,发展和引进轿车、商用车、专用车、混合动力车四大整车生产体系,完善乘用车、商用车、发动机三大配套体系。尽快完善汽车城综合配套和服务功能,努力跻身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汽车生产基地行列。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推进“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战略,实施“十大工业结构调整工程”,加快产业结构由“354”向“543”转变。一是巩固提升三大支柱产业。二是培育壮大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两大新支柱产业。三是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四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力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坚持创新驱动,推进“柳州智造”。深入推进科教兴市、质量兴市,推进柳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创新型特色园区。争取到2015年,力争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推进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继续推进人才强市战略,逐步把柳州建成西部地区人才强市。实施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升级计划,争创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全面提升园区整体实力。实施工业园区升级计划,加快企业和项目向重点园区集聚。依托柳东新区和阳和工业新区,形成东部产业集聚区,力争到2015年成为广西首个千亿产业园区。以河西工业片区为核心,努力打造千亿元西部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以新兴工业园为核心的穿山—新兴—进德—拉堡—洛满工业走廊,打造“一园多区”的南部特色产业园。合理布局县区工业集中区,着力打造县区特色产业园区。

  加快企业发展升级。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发展计划,加快优质集团企业发展与扩张,力争到2015年上汽通用五菱、柳钢、柳工发展成为产值千亿元企业,全市产值过百亿元企业达8家以上。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和中小企业扶优扶强工程,支持一批民营企业集团和民营科技企业做大做强,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二、实施城乡统筹升级规划,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坚持“三化同步”,打响城乡统筹升级战役,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加快柳州由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的城市逐步向城乡统筹发展城市转型。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以规划引领和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深入实施城乡互动大通道工程,改造提升中心城区与周边县、乡(镇)路网,加大产业规划引导和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度,培育形成城南、城东、柳北经济带,尽快把柳江、鹿寨、柳城三县打造为以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把融安、融水、三江打造为以市区为中心的“两小时经济带”。全面加快城镇化进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不断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蔗生产。深入实施“十大农业工程”,围绕“一圈一带一区”区域布局,建设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着力打造“3422”产业集群,努力提升柳州农业在全区的地位。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继续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大力推进农户万元增收工程。

  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开展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策划实施“十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落久、洋溪水利枢纽。持续推进市区和重点防洪县城的防洪堤建设。加强水利建设和地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公路网络化进程。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持续推进城乡风貌改造工程。继续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三项会战”。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依托各县资源与区位优势,合理布局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鼓励市区强优企业入县进区发展配套经济,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全面加快服务业发展,着力打造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质量升级战役的重要内容,加快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融合互动、协调发展,打造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加快柳州由传统工业城市向二三产共同主导型城市转型。

  着力打造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扶持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冶金、化工、建材等专业物流体系。大力引进和培育发展家具、服装、制鞋、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把柳州打造成为区域性商品物流集散中心。全面加快商贸流通业提档升级,着力抓好“十大商贸工程”建设,做大做强一批大型现代商贸企业。不断完善市县商业网点规划布局,加快河西、河东、柳东中心商务区和城市片区、社区商业中心建设。

  进一步扩大城乡消费。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深入开展重点消费品的集中促销活动,积极培育旅游、健身、文化、休闲、娱乐等新的消费热点。积极举办各种节庆、赛事、会展等重大活动。继续改善城乡消费环境,积极培育一批特色商业街区,改造升级和新建一批农贸市场。认真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各项政策,重点增加居民自住需求普通商品房的供给。继续加强市场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确保市场供应和民生价格稳定。

  全面推进旅游名城建设。深入推进“十大旅游工程”。完善重点旅游县景区规划建设;继续举办“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等大型特色节庆旅游活动,打造文化节庆活动品牌。全面落实旅游名城奖励政策,推动创建一批A级景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和旅游专线,建设一批四、五星级宾馆及经济型连锁酒店,开发一批具有柳州特色的旅游商品。继续推进桂柳黄金旅游圈建设。

  营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继续完善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实行同等待遇,吸引海内外企业、资金、项目、人才入柳,进一步汇聚商气、聚集人气。大力引进和发展各类专业与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发展会展、商务、金融、信息、审计、评估、检测等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医疗卫生、物业、家政、养老等面向民生的生活性服务业。

  四、实施城市质量升级规划,全力建设现代宜居城市

  以建设超大城市、宜居城市为主攻方向,全面打响城市质量升级战役,加快柳州由传统生产型城市向现代宜居城市转型。

  拉开超大城市发展框架。按照“一心两城、沿江发展、重点向东”思路,全面加快向外拓展。规划东扩至鹿寨,南拓至柳江,北向打造柳北区与柳城县之间的柳北城镇带。加快建设柳江县城、鹿寨县城、柳城县城三个卫星城。在稳步提升老城区功能和拓展柳东新区的基础上,有序推进阳和、沙塘、太阳村组团和拉堡、鹿寨、东泉三个拓展组团,统筹市政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的前期工作,构筑超大城市路网体系。

  全面加快柳东新区建设。整合新区工作、居住、游憩和交通四大基本功能,以柳东新区十大项目为抓手,全面加快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供水供热、生态水系、污水处理以及企业总部、学校、医院和新型居住社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新区综合服务功能,打造配套齐全、产业集聚发展与生态环境融合的活力新城区。启动古亭片区改造,全面加快静兰片区改造,着力打造城市片区及城市门户典范。

  巩固提升交通枢纽地位。实施交通发展重点向东战略,构筑“一江一环八路九铁”对外交通体系。力争开工建设柳肇铁路和黔桂二线,竣工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和柳南城际铁路,推进湘桂线柳州至南宁段、焦柳线怀化至柳州段电气化改造,开展柳韶、柳州至百色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柳州火车站扩建和东站货场搬迁。加快三条在建高速公路建设,新建柳梧高速,推进桂林—柳州—南宁高速改扩建;加快国道省道公路建设,提高路网密度和道路等级。实施柳江及其上游都柳江航道整治。加快白莲机场改扩建,加大航线开发力度,力争发展成为国内干线机场。

  大力推进宜居城市建设。继续以“十大建设工程”为龙头,深入推进大规模城市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节水型城市。完善环境管理制度,构建“柳州市数字环保体系”。着力推进污染总量控制。抓好柳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加大噪声治理和辐射污染治理。力争柳江河饮用水保护河段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大力开展生态建设。

  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规划管理和执法。严格执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等制度。整合城市管理职能。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实施停车泊位建设工程。加快“数字城管”建设。

  五、实施生活质量和社会服务升级规划,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打好生活质量升级战役和社会服务升级战役,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加快柳州由人民生活总体小康型城市向全面小康型城市、由单一经济城市向社会和谐城市转型。

  提高就业创业和收入水平。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健全政策扶持体系、就业培训体系、再就业援助体系和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及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创建国家级创业城市。建立健全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城乡低保与物价上涨等联动机制,确保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各项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完善城乡低保救助体系。加强“五保村”建设。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积极构建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残疾人和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完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

  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坚持每年为民办一批实事。深入实施“十大民生改善工程”。深入推进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扩大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工程覆盖面,全面启动改制企业生活区水电“一户一表”改造工程,稳步提升贫困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免费午餐工程水平。不断充实老有所养工程,制定出台老年人口户籍迁移管理、家庭养老保障和照料服务扶持等政策。在城乡教育、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方面形成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深入创建“平安柳州”。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打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创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解决纠纷”机制。进一步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形成全市统一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机制。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大力推进安全发展型城市建设。

  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经济升级 城市转型”提供强大动力和内在支撑

  打好改革开放升级战役,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升级 城市转型”,加快柳州由内向发展型城市向合作共赢型城市转型。

  深化各领域改革。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支持企业实施战略重组和规模扩张。继续完善国有投融资平台建设。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放宽准入领域,激活民间资本。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提升对外开放整体水平。推动外经外贸升级发展,加快出口产品结构和贸易方式调整。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区域性国际专业展会。鼓励企业“走出去”。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平台,以广西打造“两区一带”发展新格局为契机,增进国际交流与区域合作,加快建设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围绕八大升级战役和系列十大工程,以建设广西柳州汽车城和超大城市为契机,以现有产业的优化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引进为主攻方向,力争在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和推进“央企入柳”“引金入柳”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营销理念和方法、先进的装备和技术。

  七、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把建设更加美好柳州作为顶层设计来筹划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各项社会事业投入,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努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深入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扎实推进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面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全面升级。积极探索实施校车制度,继续探索学前教育就近入园、农村义务教育相对集中寄宿的办学模式。深入推进优质高中品牌化、普通高中特色化、县域高中规模化发展。积极探索职教园与工业园、职业教育与产业、企业互融发展的新模式,深入推进职教园和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重视发展高等教育,促成广西工学院与柳州医专合并组建综合性大学,加快筹建汽车类高等院校。进一步完善扶贫助学体系。

  实施文化发展升级规划。打好文化发展升级战役,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柳州由广西文化大市向广西文化强市转型。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继续推进“十大文化建设工程”。继续打造文化艺术精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做好民族民间文化挖掘、保护和开发,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积极发展体育事业。

  加快医药卫生和人口与计生事业发展。完善新农合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市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和公立医院监管。突出抓好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继续争创国家卫生城市。深化人口计生综合改革。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实施理论政策宣传工程,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弘扬和发展“开明开放、敢为人先,创新创业、自强不息”的柳州城市精神。不断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制定和实施。认真做好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提升双拥共建水平,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确保夺取“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继续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八、全面履行职能,建设廉洁高效、阳光透明的公共服务型政府

  以实施党的建设升级战役为契机,深入推进政府自身建设,确保经住“四大考验”,努力破解“四种危险”,更好地为改革发展大局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努力提升新形势下政府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更加注重做好协调服务,极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更加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建设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以法治政府带动法治城市建设。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健全问责制度和监督体系。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工作,筑牢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建设阳光透明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不断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每月市长“企业接待日”制度,实行每月市长“市民接待日”制度。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切实抓好公务员队伍建设,努力打造有柳州特色的行政文化。

  回顾过去,我们将“十一五”蓝图变成了美好现实;展望未来,全市人民对建设更加美好柳州寄予了更高期待。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向上,奋发有为,为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和建设更加美好柳州而努力奋斗!

返回 市政府工作报告

首页

走进柳州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回应

数据专题

2011年9月27日在柳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柳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9月27日)

发布日期: 2011-09-28 10:49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