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岂能治病 骗子嘴脸真恶心
关注多部门联合引导老年人避免掉入消费陷阱
信息来源:柳州日报 发布日期:2017-07-07 15:30 【字体:小中大】
7月5日上午,市消费者协会联合工商、物价、银行、保险等部门开展“关爱老人,净化消费环境”暨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在现场,多部门工作人员通过与市民面对面交流、剖析典型案例等方式,引导市民理性消费、维护自身权益、避免掉入消费陷阱,并专门针对老年人消费特点指出了保健产品促销存在的一些猫腻。
目前,我市消费维权教育脉络已遍布小学、初中、高中,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正一步步地拓展消费维权的影响面。据悉,我市多部门此次群策群力,专门针对老年人开展消费维权教育,就是为了进一步将消费维权基因融入百姓的“生活细胞”里,以形成全民维权、共享共治的局面。
迷惑老年人的产品多
“这么多部门同时给我们普及消费维权、食品安全知识,我感受到了暖暖的关爱。”在现场,一位老年人表示,“要想不上当受骗,就要多学知识。希望管理部门多为我们举办类似的宣传活动。”
今年80多岁的邓老伯深有感受,他对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原来,邓老伯曾听说某品牌的灵芝破壁孢子粉能够提高免疫力,可延年益寿,便花了将近9000元购买了30多盒。结果服用一段时间后,邓老伯总觉得肠胃不适,并常有腹泻症状。他到医院咨询才知道,每个人的体质均有差异,保健品也有着特定的使用人群,适用不适用自己的身体可大有讲究。
市工商局消保科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根据老年人消费的投诉特点可知,社会上针对老年人的保健产品、理财产品越来越多,销售模式更是“花样百出”,对老年人来说也极具迷惑性。另外,不法商家也利用很多老年人“保健品多吃没有坏处”的心理,继而引诱老年人掉入“陷阱”。
消费教育在均衡发展
“‘银发经济’是当前不法商家瞄准的‘大商机’,这次我们多部门专门针对老年人开展宣传教育,就是希望将消费维权基因融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细胞’里。”市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已将老年人纳入消费维权教育体系,以进一步带动消费教育均衡发展,让消费教育的辐射面更广、力度更大,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引导,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消费教育网络,从而帮助老年人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掌握基本的维权技能。
据介绍,不法商家一般通过互动的方式对老年人“嘘寒问暖”,以此增加老年人的信任。随后,这些商家再通过不切实际的夸大宣传,根据什么病说什么功效,把自己推销的保健品说成可治百病,最终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如在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时,一般是先夸大保健品功效,让老年人免费体验、免费试用后,再以养生延寿为诱饵,骗取老年人办“会员卡”,骗取老年人高价购买不需要的商品,并邀请“病友”“现身说法”,将老年人一步步引入消费陷阱。
记者注意到,针对不法商贩设置消费陷阱的特点,这次多部门联手宣传的内容要点是:保健品本质上就是食品,不是药品!现场工作人员建议老年人在购买或使用保健食品时,可提前咨询医生或注意保健品的原料成分,细心鉴别。对于销售保健产品的门店,也可以到附近的食药监、工商部门咨询,确认其是否依法办理有相关手续,再作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