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2017年上半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向好
发布日期:2017-08-14 11:27 【字体:小中大】
今年以来,柳州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积极应对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积极推进服务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取得积极进展,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向好。
一、规模以上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上半年,柳州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经营规模持续扩大,经济效益提高,社会贡献不断增加。
规模持续扩大:上半年,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08.54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比1-5月提高1个百分点,同比提高9.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营业收入月度累计同比增速均保持两位。10个行业门类有9个行业门类营业收入同比实现增长,其中5个行业门类增速超过全市水平,4个行业门类增速超过20%,教育类增长198.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37.1%。25个行业大类有18个行业大类营业收入同比实现增长,其中9个行业大类增速超过20%。今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月度累计同比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经济效益提高:上半年,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利润8.34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高1.5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2.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利润总额9.8亿元,增长12.4%,增速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社会贡献不断增加:上半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应交增值税2.9亿元,同比增长20.0%;从业人员6.05万人,增长2.2%,10个行业门类有7个行业门类从业人员增加;应付职工薪酬增长11.2%,10个行业门类有8个行业门类应付职工薪酬增长,其中4个行业门类的增速超过20%。
二、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增多
(一)服务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今年以来,柳州市积极推进服务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贯彻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各项政策落地生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了中高端供给和市场有效供给
(1)高技术服务业稳定较快发展
高技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和高端环节,是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当前,国民经济各行业对高技术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高技术服务业已融入传统行业的各个环节,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体现在服务上。信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不断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新增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落实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战略、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市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支撑,基于高技术和支撑科技创新的新兴服务业态不断涌现。
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46家,同比增加2家,实现营业收入23.82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涉入的6个行业营业收入有5个行业同比增长,其中,信息服务营业收入增长15.9%,增速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有4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亿元;检验检测服务营业收入由上年同期下降18.8%转为增长40.3%;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高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增长7.7%,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营业收入增长0.6%,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营业收入增长13.7%。高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6996人,增长3.1%。
(2)文化、体育、健康等幸福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发展步伐加快。上半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速度在上年同期增长157.2%的基础上以25.3%的速度快速增长。其中,电影放影增长19.0%,文化艺术业增长33.2%,体育增长31.2%,娱乐业增长39.0%。从业人员1666人,增长68.1%。
健康服务业成长态势良好。当前,居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质量要求也就会越来越高。上半年,健康服务业营业收入0.58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增长101.4%。健康服务业从业人员1016人, 增长13.5%。
教育培训增势强劲。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了新的要求,由此促进了教育培训的增长。上半年,技能培训、教育辅助及其他教育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8.9%,从业人员增长11.4%。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外溢正效应显著
企业减税负效果显著。上半年,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税金及附加同比下降32.8%;企业税负率为3.53%,比上年同期下降0.49个百分点,比1-2月下降0.04个百分点。 【注:税负率=(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营业收入*100%】
(二)商务服务业继续发挥着强劲的引领作用
上半年,商务服务业在重点企业的带动下保持高位增长,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的较快增长起到了强劲的拉动作用。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43.54亿元,同比增长37.3%,继1-2月以来,连续5个月保持35%以上的增速。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贡献率为84.3%,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提高12.5个百分点。
上半年,8家商务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超亿元,合计营业收入31.49亿元,占该行业比重高达72.3%,同比增长49.6%,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贡献率为74.4%,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0个百分点。
(三)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持续高位增长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46.99亿元,同比增长39.5%,增速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持续高位增长,各月累计同比增速保持在40%左右:1-2月增长52.6%,1-3月增长47.2%,1-4月增长44.6%,1-5月增长41.2%,1-6月增长39.5%。
柳州市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涉及的10个大类行业有8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实现增长,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470.5%,娱乐业增长39.0%,商务服务业增长37.3%,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增长35.5%,文化艺术业增长33.2%,体育增长31.2%。
(四)亿元企业对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继续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18家亿元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8.38亿元,同比增长24.5%,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63.0%,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高9.6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95.9%,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2个百分点。
三、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中需关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虽然规模以上服务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新型服务业发展不足,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等矛盾和问题仍较突出,保持服务业持续稳定发展仍然面临较大的困难与挑战。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
从企业个数看,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和柳北区,而5个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的比重不到15%;柳江区刚由县转为城区,服务业发展滞后,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3家,与其他城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柳东新区是国家级高新区,近年来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不断增加,但与新区“一园一城”对服务业发展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阳和工业新区由于受土地制约,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增加已遇到瓶颈。
(二)新型服务业发展不足
从行业结构看,传统服务业仍占较大比重,如交通运输和仓储业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79家,企业数仅次于商务服务业,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的26.6%,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型消费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近年来,虽然新兴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有了长足的进步,规模以上企业不断增加,但是所占比重仍然不高,整体竞争力不强。如高附加值、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的信息服务企业仅有10家,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的3.4%。在如今“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以信息技术服务业为核心的服务业是柳州市的短板。
(三)部分实体服务业企业经营困难
一是营业收入下降。上半年,297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有109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占36.7%;二是人才缺乏。服务业行业工资、福利待遇相对偏低,因而企业存在人才难引进,外流严重的现象,致使有些服务业企业人才缺乏,尤其是领导型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三是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上半年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6.4%,高于营业收入增速1.5个百分点,销售费用增长20.5%,管理费用增长7.4%,财务费用增长4.5%,多重因素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减弱。
加快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要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培育市场主体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不断完善支持政策,努力强化支撑保障,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继续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引导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壮大,有效促进新动能成长,为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
【内容导航】:
附件下载:
关联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