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2016年水路交通运输保持稳定
发布日期:2017-02-15 09:24 【字体:小中大】
2016年,柳州市水路交通运输总体基本平稳,货船运力较大增长,客货运周转量小幅增长,发展后劲亟待增强。
一、货船运力两位数增长
截止2016年12月,柳州市有水运货运船舶541艘,载重吨43.1万吨,比上年增长10%,其中省际货船32.2万吨,区内货船10.9万吨。货船运力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对运沙船运力在船检方面加大了船检要求,部分运沙船办理了营运证。运力的增长为未来水路运输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增强了市场竞争的能力。
省际货船运力经过前几年的迅猛发展和结构调整,近年来船舶运力已经趋于平稳,运力增长放缓,小吨位、油耗高的货船逐步退出市场,新增加的船舶大多在千吨级以上。目前柳州市有千吨级以上船舶181艘,占省际货船艘数的63%,最大吨位的船舶为2439载重吨。
二、水路运输总体小幅增长
2016年,水路运输完成客货运输周转量38.9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6%。水路货运距离的延长带动了货运周转量的增长,从而拉动了客货运输周转量的增长。
(一)水路客运下降
2016年,水路客运量19.9万人,比上年下降9.8%;客运周转量199.27万人公里,下降0.4%。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统计范围变动。2014年4月1日开始,柳州市水上公交正式开通,所完成的客运量计入到了全市的水路运输客运量中,但从2015年3月份开始,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水上公交客运量不再计入全市水路运输客运量当中。
(二)水路货物运输平稳增长
2016年,水路货运量基本持平,货运周转量平稳增长。完成货运量727.38万吨,比上年下降0.1%;货运周转量38.93亿吨公里,增长2.6%。增长的主要原因是2016年汛期比往年来得较早,而且企业运距延长,许多货物运到珠海、深圳周转。
1.货源以建筑材料为主
目前柳州市水路货物运输有区内运输和省际运输。区内短途运输的货源主要以河沙为主,全年完成河沙运输216万吨,周转量3.05亿吨公里。省际运输完成货运量511.38万吨,货运周转量35.98亿吨公里。货源以钢材、矿建材料、水泥、煤炭为主。钢材371.2万吨,占省际运输总量的72%;矿建材料71.4万吨,占省际运输总量的14%;水泥27.1万吨,占省际运输总量的5%;煤炭23.2万吨,占省际运输总量的4.5%。
2.货物发往地以广东为主
省际运输货物基本都是发往广东等地,其中以佛山为主要地。红花电站至石龙三江口航道整治以后,航道通航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可常年通航500吨级船舶。但目前省际货船发展较快,多数到广东等地的货船都在千吨级以上,因此进入到枯水期,大吨位船舶仍然无法进入到柳州港区装货,柳州市的货源还得通过汽车运到柳州下游的武宣、石龙再装船运出。丰水期始发港以柳州港为主,但由于柳州港吞吐能力有限和船闸的影响,也只有部分船舶回柳州港装货。
3.货运可达港澳
2015年8月柳州市恢复了港澳货物运输航线。2016年完成货运量4235吨,货运周转量337万吨公里。货源以木材,矿建材料为主。
三、存在的问题
(一)红花电站船闸通行能力不足,阻塞频繁
红花电站船闸通行能力不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的需求,制约了船舶过闸数量和通过能力。红花电站船闸阻塞问题虽经交通、航道、海事部门多次与船闸单位协调后得到临时解决,但由于船闸运行体制等问题,致使这一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船方与船闸方的矛盾依然存在。
(二)航道等级偏低,制约水运发展
建设中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制约着航道整治。现在每年必须通过水路运输的货物约1000万吨,但柳州市至象州县石龙三江口101公里航道为四级航道,枯水季节船舶无法回柳州港装卸货物,约有3/4货物需要通过汽车先运到象州、武宣,然后装船运到珠三角,每吨运输成本增加约13元。
(三)水运企业整体规模不大,无法形成规模化经营
目前柳州市拥有水运企业21家,企业货船145艘,船舶运力19.9万载重吨。运力排名前5位的公司分别为船舶总数14艘,2.4万载重吨;17艘,2.3万载重吨;14艘,2.2万载重吨;9艘,1.3万载重吨;11艘,1.2万载重吨。有14家水运企业船舶数都是在10艘以下。
(四)运输成本不断提高,企业效益大幅度下降
近年来,随着船舶运力不断攀升,船舶越来越趋于大型化,单船平均运力也不断加大,船多货少的矛盾日益突出,货运竞争加剧,船主为揽到货源把运价一再压低,运价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随着人员工资不断上涨、船舶安全设备投入和信息设备投资加大,水路运输成本不断提高,企业效益大幅度下降,致使水运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一些小吨位船舶因成本过高而被迫停航。
(五)行业服务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水平不高,无法形成一条龙的信息管理。
四、建议
(一)加大水运市场监管力度
规范航运市场经营,建立有序的竞争环境,着力打造良好的水运市场环境。建立行业经营状况预警和动态检查机制、加大对港航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合作,避免恶性竞争,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二)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主管部门应多深入企业,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增收节支,挖掘内部潜力,发展生产,提高效益。指导企业不断增强企业的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是加强运力宏观调控,加快运输结构调整。通过优势互补对现有航线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建立水运行业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化服务。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航道、港口码头、船闸的改造和建设步伐,推进滚装船的发展。
【内容导航】:
附件下载:
关联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