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柳州市畜牧业生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狠抓中央、自治区和柳州市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积极调整养殖业产业结构,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上半年全市肉类总产量11.26万吨,同比增长3.8%,增速为自2013年以来最好水平。
一、主要畜禽生产基本情况
(一)生猪价格止跌回升,出栏量持续增加
近两年来生猪价格总体呈现高位运行,生猪养殖利润高,效益可观,农民养殖生猪信心高,养殖规模扩大,存栏量增加。导致近期生猪出栏量增多,大量生猪上市,供货量增加,而市民需求量比较稳定,消耗量不大,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直接影响了猪肉价格,促使猪肉价格下降。今年春节过后,我市生猪价格开始下降,猪肉价格受市场需求影响而持续走低,近期开始触底反弹,但涨幅不明显。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93.40万头,同比增长4.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6个百分点;猪肉产量7.04万吨,增长4.8%。柳城县是柳州生猪养殖的主要地区,2017年下半年柳城天福种猪场在马山镇新建1个生猪规模场,其它规模场如大埔镇正殿场等今年以来即使在猪价不断下跌的情况下,能繁母猪存栏仍保持增长态势,由于规模场新建及原有规模场扩养,柳城县生猪出栏22.97万头,增长11.1%,直接拉动全市生猪出栏增长2.6个百分点。
(二)家禽生产缓慢恢复
去年爆发的H7N9流感疫情影响深远,禽产品价格虽稳中有升,家禽生产得到逐步恢复,但仍恢复缓慢。上半年全市家禽出栏1624.50万只,同比下降1.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5个百分点;禽肉产量2.67万吨,下降0.9%。
(三)肉牛、山羊养殖保持较快发展
肉牛、山羊养殖利润较好,受养殖业精准扶贫项目扶持的有力影响,近期呈现较快增长趋势,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一大助力。今年上半年柳州市肉牛、山羊出栏分别为10.98万头和17.56万只,同比增长6.2%和7.4%。
二、当前畜牧业生产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养殖用地难仍是主要问题
山多地少是柳州市的主要地理特征之一,工业一直是柳州市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扩张速度加快,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不断加大,市区及周边县的养殖发展用地日益减少,用地成本倍增,造成养殖企业发展用地紧张。而畜牧产品深加工企业税收较低,各地政府审批土地指标倾斜在其他产业,造成众多有意向在柳州发展的国内畜禽知名企业转投柳州市周边城市建设生产、深加工基地。养殖业项目建设用地审批难,导致部分项目不能按时开工建设。
(二)养殖污染难处理
近年来国家对于环保的要求日益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6月初以来,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广西,开展为期1个月的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周边地市已有多家养殖场因环保问题被整改、关停、拆除,而养殖项目建设后环评方面要求的提高,养殖场(小区)生产的粪、污处理费用提高,使得养殖前期的投入和成本也相应增加。
(三)融资难
发展资金严重不足一直是制约柳州市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柳州市养殖业经济总量小,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养殖企业、养殖场普遍规模不大,底子薄,自有资金不足,而养殖业需要的资金投入大,风险大,但养殖企业本身资产主要为活体性,遇到发展资金困难或需要扩大生产时,向银行贷款,活畜和养殖场固定资产不能抵押,基本贷不到款或贷款额度较低,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四)动物防疫形势依然严峻
入夏以来天气多变,极易引发动物疫情,一旦疫情大面积爆发,造成的影响深远,防疫任务仍旧繁重。
三、几点建议
(一)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推动畜禽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抓准消费者消费需求升级,向高品质转变的心理,加强畜禽优质品种引进和品种改良工作,稳定生猪生产的同时推进肉牛肉羊等发展空间较大、社会需求强劲、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产业。结合县区自然禀赋,充分合理有效利用有限的地理资源,以林下养殖、土法养殖、稻田综合养殖、小窝流水养殖等养殖模式,大力推进禾花鲤、土鸡、黑香猪(土猪)、香鸭、竹鼠以及草食动物等地方优势特色畜禽养殖产业发展,形成特色养殖规模。
(二)大力推进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引导和支持养殖小区开展规模养殖,完善畜牧业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生产合同,充分发挥大型养殖企业在饲料、技术、管理、成本控制上的优势,依靠科技减少养殖风险,切实维护养殖者的利益。
(三)注重资源环境保护,加大生态养殖推广力度
一是积极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种养一体化模式,促进养殖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通过粪肥还田、生产沼气、制造有机肥等方法,综合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二是积极推广“微生物+”养殖模式,在饲料、粪污和养殖环境中添加和喷洒有益微生物,减少粪污排放和兽药使用量,提高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四)多渠道解决融资难问题
一是要积极争取上级各类财政资金,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养殖业主尽量争取如中央畜禽良种补贴项目、自治区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等项目的资金扶持。二是加大养殖业财政贴息贷款力度,组织做好养殖业贷款财政贴息申报,及时对获得养殖业贷款贴息的养殖户拨付相应的贴息资金。三是借助全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的契机,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及杠杆放大功能,撬动社会资金投入,激发企业与资本的创造力,形成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投资建设模式,缩小养殖企业融资需求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