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柳州市2018年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稳健发展

信息来源:柳州市统计局服务业科 发布日期:2019-02-08 12:11 【字体: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严峻的经济形势,柳州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创新发展,不断开拓新领域,开展新业务,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总体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

总体情况:2018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75.25亿元,同比增长14.6%,前11个月各月累计同比增速均保持两位数;商务服务业以总量大增速高成为“稳定器”和“助推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较快增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娱乐业加快成长成为服务业发展中的新生力量;非公经济、小微企业发挥重要作用。

一、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基本情况

(一)商务服务业发挥“稳定器”和引领作用,在服务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

1-11月,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139.29亿元,同比增长34.1%,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高19.5个百分点,11个月各月累计同比增速只有1个月低于30%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01.1%,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8个百分点。

在商务服务业中,人力资源服务发挥强有力的引领作用。近年来,柳州市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人力资源开发配置的需要,不断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提升人力资源开发配置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保障。1-11月,人力资源服务业营业收入占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的58.7%,同比增长53.8%,增速比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高19.7个百分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对商务服务业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同时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在23家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亿元企业中,人力资源服务业企业有12家,占了半壁江山。

(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成长态势良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进入经济发展新时代,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服务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服务经济与各产业的高度融合,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可以提升产业的品质。柳州市提出了“推动柳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目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发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1-11月,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2%,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高9.6个百分点,平均用工人数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平均用工人数减少的同时却能保持增长0.56%。其中,研究和实验发展营业收入增长63.8%,专业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1.0%,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9.5%

(三)娱乐业发展步伐加快,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近年来,柳州市娱乐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企业规模不断的扩大,规模以上娱乐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大型娱乐场所卡乐星球的开业运营提升了柳州市娱乐业发展的品质。1-11月,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0.8%。娱乐业的加快发展,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

(四)非公有制企业增长态势向好,成为规模以上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出台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活跃度不断增强。柳州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的7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1-11月,非公有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1.5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55.1%,同比增长21.1%,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高6.5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75.2%,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0个百分点。

(五)小微企业拉动作用增强,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

小微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下同)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在柳州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的7成。1-11月实现营业收入153.4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55.8%,同比增长26.0%,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高11.4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90.4%,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3.2个百分点。

(六)亿元企业继续发挥中坚作用,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石

截止11月,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47家,实现营业收入215.06亿元,同比增长19.2%,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高4.6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98.9%,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4个百分点。亿元企业的良好发展,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的发展起到稳定、支撑和拉动作用。

(七)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拉动力增强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作为GDP核算的组成部分,随着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11月,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51.92亿元,同比增长33.3%,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高18.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08.3%,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8个百分点。

二、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收入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2018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虽保持稳健的发展,但在发展中仍存在月度入库企业少、新旧动能尚有不足,持续高速增长的动力有限等问题。只有着力突破发展瓶颈,才能进一步实现规模以上服务业持续发展。

  (一)月度新增企业少、规模小,新增动力不足

  2018年月度新增企业8家,比2017年减少8家,增长后劲不足。8家入库企业申报入库时的营业收入最大的一家仅有4500万元左右,一家2000万元左右,一家1000万元左右,拉动总体增长的动力不足。

(二)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的动力过于集中

从行业大类看,如前文所述,1-11月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0%,为101.1%,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规模以上服务业同比增长14.6%均是由商务服务业贡献的。

从行业中类看,1-11人力资源服务业(属于商务服务业组成内容)营业收入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81.5%,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规模以上服务业同比增长14.6%11.9个百分点是由人力资源服务业贡献的。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排列前20位的企业中,人力资源服务业企业就有8家。

从企业看,如前文所述,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是亿元企业。

拉动力过于集中,如果某个行业或某些企业发生较大的变动,就会对总体产生较大影响。

  (三)新动能仍显不足,朝阳产业发展不快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涵盖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等12个行业大类,其中传统服务业占比高,行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而具有高科技特征的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没有规模以上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也仅有8家;具有高文化含量、高附加值特征的文化艺术业、体育业等朝阳产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营利水平低,行业代表性不足。新闻和出版业没有规模以上服务业,文化艺术业在库企业10家,1-11月营业收入同比0.5%,体育业在库企业2家,1-11月营业收入同比6.8%,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四)传统服务业增速下滑,旧动能升级缓慢

从当前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发展的情况看,传统行业发展面临着空前压力,传统企业的发展方式、经营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服务业形势不容乐观。从行业中类看,道路货物运输企业数是最多的,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的14.4%,占了七分之一,1-11月,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2%,成为影响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因素之一;居民服务业同比增长9.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同比仅增长1.5%,传统服务业企业经营形势严峻。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服务企业发展力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经济受到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所以,相关部门应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扶持。通过招商引资、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人力支撑、服务辅助,促进服务业企业的发展,鼓励服务业企业自主创新,加大对服务业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仅要培育企业的个数,更要注重企业的规模。不断加快企业创新升级,持续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积极鼓励和支持灵活的经营方式、培育服务品种多样的中小企业发展,用特色服务引导和促进特色企业成长,并不断提高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优化服务业营商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可加速吸引服务业等领域的投资,推动供给侧改革,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以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成效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以企业新增入库为抓手,做大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量

抓好企业入库工作,是快速提升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量,保持规模以上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市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县区政府要继续抓好企业入库工作,要注重从现有行业中培育,进一步提升和激发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动力。

(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服务业

当前,社会对新兴服务业的需求愈加旺盛,包括软件信息、体育、文化旅游服务业、研发、设计、咨询、会计、法律等专业服务业及其他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需要以集聚化、集群化、规模化为导向,坚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改革创新、市场驱动,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形成区域集聚、资源集约的发展格局,引导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信息化与新兴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

(五)加快创新驱动,以创新引领服务业发展

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通过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动能,促进服务产业向中高端发展,为全市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提供核心动力。

 (六)加大人才培养,推动服务业不断壮大 

 服务业发展呈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行业转型发展,依赖于人才的培养。应为服务业企业的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学习技能和创新技术的渠道或平台,加快新型技术人员的引进力度,为服务业发展构建有力的人才支持体系,从而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返回 统计数据(归档时间:2020年10月30日)

首页

走进柳州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回应

数据专题

柳州市2018年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稳健发展

信息来源:柳州市统计局服务业科

发布日期: 2019-02-08 12:11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