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人工智能+” 柳州市加速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与生态集聚
信息来源: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2025-08-06 16:00 【字体:小中大】
柳州市立足产业基础,以“人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搭建合作平台、创新场景驱动、打造标杆示范、加速生态集聚等举措,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政策机制创新,构建发展支撑体系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健全政策体系。加强统筹和系统谋划,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人工智能发展工作专班,实行九大产业攻坚小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印发《柳州市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区率先出台“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升级。二是政府搭台促合作,创新赋能模式。搭建高规格赋能平台,召开柳州市人工智能(AI)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会,邀请中国工程院、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国家级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参会,形成了跨领域、高层次的交流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大会集中签约项目43个,投资总额337.7亿元。同时,积极创新合作模式,与大型投资集团、科技大数据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创新采用“政府搭台、市场运作、龙头主导、国资赋能”的合作模式,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场景标杆驱动,引领融合应用深化
一是建立场景机制,促进精准对接。挖掘人工智能在“千行百业”的应用潜力,在全区首创应用场景分类制度,已发布2025年第一、二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放清单共39个,有效推动AI技术与实际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编印《柳州市“人工智能+制造”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共收录55个优秀企业案例,涵盖了人工智能在预测性维护、生产流程优化等场景应用,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二是打造全国标杆,输出柳州模式。挖掘人工智能在“千行百业”的应用潜力,遴选并支持打造广西汽车集团新能源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七识科技ManasAI应用开发平台等48项成果入选自治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名单,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人工智能+制造”柳州模式。依托汽车、钢铁、机械等支柱产业优势,着力打造“人工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支持上汽通用五菱建成全球首个岛式精益智造工厂、柳工5G智能工厂实现全流程无人化生产且装载机作业效率提升30%。壮大新能源与智能终端产业,广西首台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成功下线。
三、产业生态集聚,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重大项目落地,产业聚链成势。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落地优必选“3+2”全国总部项目,已在柳州开展机器人超级工厂建设;工业机器人领域落地乾锦智能装备、广西湃博特机器人等项目。已签约落地人工智能领域项目16个,项目总投资47亿元。积极组织企业申报自治区2025年“人工智能+制造”项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应用项目,共9家企业获得自治区资金支持,实现提质降本增效,推动企业发展。二是推进载体建设,打造创新基地。立足柳州市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暨产业集群创新基地,加速建设柳州市人工智能场景展示中心,将成为集成果展示、交流合作、科普宣传于一体的场景展示的综合性平台,更好吸引行业企业关注柳州,谋求项目合作。开展2025年柳州市第一批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及示范企业认定,拟认定挂牌3个市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区、授予9家企业人工智能示范企业。
柳州市正立足产业基础,聚焦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民生“四大领域”拓展场景,通过聚焦突破垂直领域模型、研发人工智能软件、打造人工智能产品、精心培育优势企业“四个一批”构建产业集群,并着力在平台创建、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三个维度”激发创新动能,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跨越发展,塑造辐射区域乃至东盟的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