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柳州百印》“印”象柳州

信息来源: 柳州日报 发布日期: 2012-07-23 17:04 【字体:

   砉然奏刀,铿然成韵,一印一世界。
  印象柳州的大千气象,荟萃于80页码16K本的《柳州百印》。一册在手,“精彩柳州”“精美柳州”的深刻“印”象,已然铭镌于心。
  由香港天龙出版社付梓刊印的《柳州百印》,是书画家陈济民教授的近作,心路印痕,彩墨乍新。
  陈济民书画印俱佳,篆刻尤甚,但篆刻并非他的主业。
  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陈济民,其实是个职业建筑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工程专业。现为广西第一高楼——303米柳州地王项目的总顾问。此前,他曾担任深圳地王项目的总经理、中  建二局一公司总经理、广东大亚湾核电站HCCM核电建设公司副总经理,等等,参与和组织建设了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
  治印则是陈济民的工余雅玩。金石上的文化“刀耕”,已历50余载,寒暑不辍,锲而不舍。展卷赏览,方寸之内,印面走刀有力。
  或冲刀金性刚烈,或切刀柔顺飞絮,冲切相济,跌宕生姿,有情有致。《柳州百印》的古韵雅趣,引人玩味。
  每一枚篆印,刀刀见诸精神,字字关乎柳州。且辅以图例,佐以短文。有心插“柳”的“印迹”,成为“历史名城”“文化名城”“工业名城”“旅游名城”的柳州上佳外宣导引。开篇的“柳州”钤印,秦篆笔意,汉印刀法,精雕细琢。应属陈济民的用心之作。
  凝练守法的篆品,不落俗套,内敛不失张力。白文朱印,功力老到。印之下,以柳州全景图托之,引人神往。
  金石可镂,钤印幻变。篆刻刀法多元的陈济民,已视篆印为一种文化生命肌体,希望能从文化的层面拓印出柳州发展的印痕。一页一印,或两印,均为柳州某一方面“城”就的典型推介:或风骨铮铮的柳州工业,或风物殊佳的旅游景致,或风情无边的民风民俗,或风致盎然的新锐气象,不一而足。如数家珍,一一“印”证。此时的篆印,不再是书画艺术的附庸。其文化功能上百倍地释放,成为城市文化推广的一种创新。
  看得出,来柳仅一年的陈济民是个文化上的有心人:一边身体力行地投入有“广西地王”美誉的柳州303项目;一边利用业余闲暇了解柳州,研究柳州,倾注心血,注入情感。随着柳州303的拔地而起,天天“向上”,《柳州百印》 从2011年5月起的“捉刀代笔”,至2012年5月不断地心镌手凿,终成蔚为壮观的佳构。
  市委书记陈刚对《柳州百印》 画册有佳评:这是弘扬柳州的一次文化创新之举。
  用高品位的篆印艺术,结合图文,有形无形地成为推介柳州的文化使者。
  诚然如是。陈济民坦言,走进柳州,初始仅将参与这座城市的新地标建设视为一种殊荣。但添砖加瓦的进程中,山清水秀地干净的柳州,也渐次在他的内心深处矗然而起,确实让他着迷而眷恋。
  未及半年,已与柳州心心相“印”了。于是,便有了通过篆刻艺术结合宣传柳州城市新貌的构想。既让人读印识印,贴近古老传统的篆刻艺术,又通过朱红钤印画龙点睛的传神引领,走进风景这边独好的新柳州。
×
×
返回 柳州要闻

首页

走进柳州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回应

数据专题

《柳州百印》“印”象柳州

信息来源:柳州日报

发布日期: 2012-07-23 17:04

   砉然奏刀,铿然成韵,一印一世界。
  印象柳州的大千气象,荟萃于80页码16K本的《柳州百印》。一册在手,“精彩柳州”“精美柳州”的深刻“印”象,已然铭镌于心。
  由香港天龙出版社付梓刊印的《柳州百印》,是书画家陈济民教授的近作,心路印痕,彩墨乍新。
  陈济民书画印俱佳,篆刻尤甚,但篆刻并非他的主业。
  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陈济民,其实是个职业建筑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工程专业。现为广西第一高楼——303米柳州地王项目的总顾问。此前,他曾担任深圳地王项目的总经理、中  建二局一公司总经理、广东大亚湾核电站HCCM核电建设公司副总经理,等等,参与和组织建设了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
  治印则是陈济民的工余雅玩。金石上的文化“刀耕”,已历50余载,寒暑不辍,锲而不舍。展卷赏览,方寸之内,印面走刀有力。
  或冲刀金性刚烈,或切刀柔顺飞絮,冲切相济,跌宕生姿,有情有致。《柳州百印》的古韵雅趣,引人玩味。
  每一枚篆印,刀刀见诸精神,字字关乎柳州。且辅以图例,佐以短文。有心插“柳”的“印迹”,成为“历史名城”“文化名城”“工业名城”“旅游名城”的柳州上佳外宣导引。开篇的“柳州”钤印,秦篆笔意,汉印刀法,精雕细琢。应属陈济民的用心之作。
  凝练守法的篆品,不落俗套,内敛不失张力。白文朱印,功力老到。印之下,以柳州全景图托之,引人神往。
  金石可镂,钤印幻变。篆刻刀法多元的陈济民,已视篆印为一种文化生命肌体,希望能从文化的层面拓印出柳州发展的印痕。一页一印,或两印,均为柳州某一方面“城”就的典型推介:或风骨铮铮的柳州工业,或风物殊佳的旅游景致,或风情无边的民风民俗,或风致盎然的新锐气象,不一而足。如数家珍,一一“印”证。此时的篆印,不再是书画艺术的附庸。其文化功能上百倍地释放,成为城市文化推广的一种创新。
  看得出,来柳仅一年的陈济民是个文化上的有心人:一边身体力行地投入有“广西地王”美誉的柳州303项目;一边利用业余闲暇了解柳州,研究柳州,倾注心血,注入情感。随着柳州303的拔地而起,天天“向上”,《柳州百印》 从2011年5月起的“捉刀代笔”,至2012年5月不断地心镌手凿,终成蔚为壮观的佳构。
  市委书记陈刚对《柳州百印》 画册有佳评:这是弘扬柳州的一次文化创新之举。
  用高品位的篆印艺术,结合图文,有形无形地成为推介柳州的文化使者。
  诚然如是。陈济民坦言,走进柳州,初始仅将参与这座城市的新地标建设视为一种殊荣。但添砖加瓦的进程中,山清水秀地干净的柳州,也渐次在他的内心深处矗然而起,确实让他着迷而眷恋。
  未及半年,已与柳州心心相“印”了。于是,便有了通过篆刻艺术结合宣传柳州城市新貌的构想。既让人读印识印,贴近古老传统的篆刻艺术,又通过朱红钤印画龙点睛的传神引领,走进风景这边独好的新柳州。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