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矢志一流有力有为 实干笃行高质高效

——城中区2018年人大、政府、政协工作回眸

信息来源: 来源:柳州日报 发布日期: 2019-01-22 11:09 【字体:

  实干、创新是“幸福城中”的根系和绿叶。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城中区上下强化“四个意识”,坚定“两个维护”,在推进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中展现作为。

  回顾2018年——

  城中区人大聚智、聚力,不负人民重托,依法履职尽责。

  城中区政府切实、务实,关切民生幸福,紧扣发展大局。

  城中区政协用心、用情,筑牢同心同向,认真建言献策。

  【人大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

  忠诚担当,政治统领贯穿始终

  城中区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首位,切实把“四个意识”“两个维护”贯穿工作全过程,确保人大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

  坚持调研抓“热点”、视察抓“重点”、监督抓“难点”,一年来,城中区人大常委会先后听取和审议了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区财政预算执行等,作出了相应的决议和决定,支持和促进了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把坚持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干部有机结合,规范人事任免程序,严把干部任前资格审查关,认真执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到会拟任职发言、无记名投票表决、颁发任命书等制度。一年来,共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1人,依法接受了1名市十四届人大代表辞去代表职务的请求。

  代表履好职,既要通“天线”,也要接“地气”。

  代表履职平台转型升级。2018年,城中区人大常委会全面整合城中区38个基层阵地,在2个街道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将38个代表之家及代表工作室整合为18个代表履职实体平台。城中区人大第十二届第三次会议期间收到的代表建议和意见19件,答复率为100%,满意和基本满意100%,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人大代表建议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创新代表履职激励机制。探索开展人大代表爱心帮扶工作,2018年初,为帮扶静兰小区居住的低保、残疾、孤老等特殊人员,在年初的人大例会上,通过代表捐款的方式,设立了专项爱心基金。

  服务大局,监督有效聚焦精准

  过去一年,肩负着城中区人民重托,城中区人大常委会把加强自身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一手抓工作,一手抓队伍,建立健全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努力提升自身履职能力和履职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监督方式综合运用,提升了人大监督的刚性和实效。

  城中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计划执行中的问题,组织检查和深入调研,对政府重大投资、民生资金以及各部门党政一把手经济责任进行重点审计。围绕城中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监督。

  协助市人大城中团代表,对莲花山片区保护情况、健康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和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开发情况进行了调研,为市人大城中团代表更好地提出议案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和参考。

  积极开展法律监督,切实推进公正司法、法治惠民。城中区人大常委会对“七五”普法工作(中期)开展情况进行了视察,保障城中区学法普法第七个五年规划顺利实施。重视对司法工作的常态化监督,坚持定期听取“两院”工作汇报,审议专项工作报告。重点针对法院开展非法集资案件审理、“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审判改革”等专项工作作深入调研,对检察院开展审查逮捕案件“诉讼式审查”试点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

  对城中区人民政府2018年以来法治政府建设基本情况进行了视察,重点视察对规范性文件的管理,依法办理行政复议应诉案件,规范、公开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等,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政府篇】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有所为,民有所得。2018年,城中区圆满完成城中区人大第十二届第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指标任务,幸福城中指数提升,看得见、摸得着、经得起考验。

  重在发展, 品质为本实力增强

  最能体现城中区获得感的,一定是这一串数字——

  2018年,城中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260元,增长6.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785元,增长10.2%。

  初步统计,城中区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GDP)332.70亿元,同比(下同)增长7.5%;其中,三产增加值219.15亿元,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97.13亿元,增长10.0%。财政收入28.65亿元,增长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

  积力所举,则无不胜;众智所为,则无不成。城中区城市功能更优、生态更美、特色更鲜明。深入开展“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示范村创建”等专项活动,乡村照明、水利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圆满完成柳州市为民办实事任务,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保障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战。2018年,城中区举全区之力,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广西一流沿江休闲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服务业发展持续旺盛。金融业发展趋稳向好,电商产业发展稳中有进,信息服务业发展稳中趋优。

  在自身建设方面,城中区做好公共服务的“加法”,“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扎实推进,依托自治区一体化平台开通网上办事事项比例达94%,开通率全市第一。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取消、调整57项行政审批事项,逐步调整完善部门权责清单。做好办事效率的“乘法”,全面完成“一事通办”事项三张清单编制及公开工作。做好破除难题的“除法”,开展“一窗式受理”改革,全力以赴疏解群众办事堵点问题,获得群众好评。

  贵在担当,人民福祉切实增进

  幸福宜居是城中区的一大亮点。

  去年,城中区以《柳州市莲花山保护条例》为指导,贯彻落实莲花山保护管理体制机制,严格履行城区政府法定责任。狠抓片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种植“四旁”零星树60万株,完成荒山绿化720亩。重拳出击,全面清除保护区内违建,发现一处查处一处,拆除一处管好一片,切实巩固“飓风行动”取得的成效。

  齐抓共管,科学治理步履不停。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380余次,在广西范围内首创“门前三包四分制”考评法,在市区设置3个便民疏导点,市容市貌进一步改善。

  打好民生幸福持久战。去年,城中区生活困难、孤儿孤老、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各项民生补贴补助落实到位,累计发放补贴1571万元。

  大胆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与柳州高级中学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探索建立小初高有机衔接的大学区制教育体系。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前茅小学、前茅中学建成招生,新增学位2850个,吸收合并1所民办小学。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欢乐城中”特色品牌内涵丰富,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040场。启动新一轮创城工作,驰而不息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辖区目前已有152家各级文明单位,国家级文明单位数量居全市第一。

  用“绣花功夫”实施精准扶贫,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作为全市唯一没有扶贫任务的城区,累计投入1252万元,全力支持融安、鹿寨、柳城等各县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金桔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

  【政协篇】

  2018年,城中区政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工作的总纲,牢牢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自觉把政协工作融入城中区工作大局,坚持区委、区政府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积极建言献策。

  学思践悟,组织建设长远发展

  城中区政协把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协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有效发挥党组的政治引领作用,确保政协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去年,城中区政协着力提高党组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累计召开12次党组会议,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加强对政协重要事务和重大问题的统筹研究。

  创新支部活动方式,积极参加“四联双报到”活动,与基层社区党委结为共建单位,共同开展“微心愿”“学党史”等活动25次,不断加强与基层的联系。

  分批组织政协常委、委员135人次到广西区外高校培训,在进行业务学习的同时,注重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切实增强了委员的履职能力和使命意识。

  全力助推重点工作。政协班子成员积极参与重点项目工作,挂点河东村、牛车坪村征地拆迁、沿江公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选派机关干部脱产到河东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队员。政协班子成员和政协机关干部积极参与创文明城、扶贫领域监督、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工作,主动到挂点联系的村屯(社区)协助开展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强化委员队伍建设,凝聚政协委员团队力量。积极开展“委员讲堂”“委员活动日”活动,举办“柳宗元在柳州”专题讲座、扶贫助困等活动4场次,有效激发了委员履职活力。

  统筹调动政协委员力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激发政协委员的社会责任感。民营企业家委员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和助医助学、结对帮扶等活动,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献计出力。

  诤言良策,助推高质量发展

  围绕大局献良策,多元化履行人民政协职能。这是城中区政协2018年的素描画像。

  一年来,城中区政协通过精心组织全会整体协商、常委会专题协商、专委会对口协商等形式积极开展政治协商,制定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意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充分发挥提案在民主监督中的作用,研究出台《政协柳州市城中区委员会提案征集办法》,引导委员形成高质量的提案。不断完善提案办理的交办、催办、反馈和答复等制度,截至2018年8月底,22件提案全部办复,办复率100%,满意率100%。

  城中区政协常委会调研坚持务求实效、量力而行的原则,研究出台《政协城中区委员会调研工作制度》。高度重视并精心组织课题调研,通过实地调查,与相关职能部门多次对接,召开专题座谈会,并赴广西区外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形成《城中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城中区学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情况调研》2篇调研报告,提出“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新建更多校外基地和完善学校内部各项食品安全管理机制,严格食堂人员准入及操作等管理,加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等7条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各委员工作组深入推进履职实践工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参政议政,形成《城中区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调研》《关于我区医联体建设情况的调研》《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培植我区传统食品产业品牌》等9篇小组调研报告,提出了注重项目推动,发展培育重点产业;高度重视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进程;加强柳州地方传统特色食品品牌战略建设等33条意见和建议,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成效。

×
×
返回 柳州要闻

首页

走进柳州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回应

数据专题

——城中区2018年人大、政府、政协工作回眸

矢志一流有力有为 实干笃行高质高效

信息来源:来源:柳州日报

发布日期: 2019-01-22 11:09

  实干、创新是“幸福城中”的根系和绿叶。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城中区上下强化“四个意识”,坚定“两个维护”,在推进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中展现作为。

  回顾2018年——

  城中区人大聚智、聚力,不负人民重托,依法履职尽责。

  城中区政府切实、务实,关切民生幸福,紧扣发展大局。

  城中区政协用心、用情,筑牢同心同向,认真建言献策。

  【人大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

  忠诚担当,政治统领贯穿始终

  城中区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首位,切实把“四个意识”“两个维护”贯穿工作全过程,确保人大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

  坚持调研抓“热点”、视察抓“重点”、监督抓“难点”,一年来,城中区人大常委会先后听取和审议了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区财政预算执行等,作出了相应的决议和决定,支持和促进了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把坚持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干部有机结合,规范人事任免程序,严把干部任前资格审查关,认真执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到会拟任职发言、无记名投票表决、颁发任命书等制度。一年来,共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1人,依法接受了1名市十四届人大代表辞去代表职务的请求。

  代表履好职,既要通“天线”,也要接“地气”。

  代表履职平台转型升级。2018年,城中区人大常委会全面整合城中区38个基层阵地,在2个街道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将38个代表之家及代表工作室整合为18个代表履职实体平台。城中区人大第十二届第三次会议期间收到的代表建议和意见19件,答复率为100%,满意和基本满意100%,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人大代表建议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创新代表履职激励机制。探索开展人大代表爱心帮扶工作,2018年初,为帮扶静兰小区居住的低保、残疾、孤老等特殊人员,在年初的人大例会上,通过代表捐款的方式,设立了专项爱心基金。

  服务大局,监督有效聚焦精准

  过去一年,肩负着城中区人民重托,城中区人大常委会把加强自身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一手抓工作,一手抓队伍,建立健全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努力提升自身履职能力和履职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监督方式综合运用,提升了人大监督的刚性和实效。

  城中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计划执行中的问题,组织检查和深入调研,对政府重大投资、民生资金以及各部门党政一把手经济责任进行重点审计。围绕城中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监督。

  协助市人大城中团代表,对莲花山片区保护情况、健康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和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开发情况进行了调研,为市人大城中团代表更好地提出议案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和参考。

  积极开展法律监督,切实推进公正司法、法治惠民。城中区人大常委会对“七五”普法工作(中期)开展情况进行了视察,保障城中区学法普法第七个五年规划顺利实施。重视对司法工作的常态化监督,坚持定期听取“两院”工作汇报,审议专项工作报告。重点针对法院开展非法集资案件审理、“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审判改革”等专项工作作深入调研,对检察院开展审查逮捕案件“诉讼式审查”试点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

  对城中区人民政府2018年以来法治政府建设基本情况进行了视察,重点视察对规范性文件的管理,依法办理行政复议应诉案件,规范、公开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等,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政府篇】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有所为,民有所得。2018年,城中区圆满完成城中区人大第十二届第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指标任务,幸福城中指数提升,看得见、摸得着、经得起考验。

  重在发展, 品质为本实力增强

  最能体现城中区获得感的,一定是这一串数字——

  2018年,城中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260元,增长6.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785元,增长10.2%。

  初步统计,城中区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GDP)332.70亿元,同比(下同)增长7.5%;其中,三产增加值219.15亿元,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97.13亿元,增长10.0%。财政收入28.65亿元,增长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

  积力所举,则无不胜;众智所为,则无不成。城中区城市功能更优、生态更美、特色更鲜明。深入开展“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示范村创建”等专项活动,乡村照明、水利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圆满完成柳州市为民办实事任务,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保障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战。2018年,城中区举全区之力,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广西一流沿江休闲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服务业发展持续旺盛。金融业发展趋稳向好,电商产业发展稳中有进,信息服务业发展稳中趋优。

  在自身建设方面,城中区做好公共服务的“加法”,“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扎实推进,依托自治区一体化平台开通网上办事事项比例达94%,开通率全市第一。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取消、调整57项行政审批事项,逐步调整完善部门权责清单。做好办事效率的“乘法”,全面完成“一事通办”事项三张清单编制及公开工作。做好破除难题的“除法”,开展“一窗式受理”改革,全力以赴疏解群众办事堵点问题,获得群众好评。

  贵在担当,人民福祉切实增进

  幸福宜居是城中区的一大亮点。

  去年,城中区以《柳州市莲花山保护条例》为指导,贯彻落实莲花山保护管理体制机制,严格履行城区政府法定责任。狠抓片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种植“四旁”零星树60万株,完成荒山绿化720亩。重拳出击,全面清除保护区内违建,发现一处查处一处,拆除一处管好一片,切实巩固“飓风行动”取得的成效。

  齐抓共管,科学治理步履不停。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380余次,在广西范围内首创“门前三包四分制”考评法,在市区设置3个便民疏导点,市容市貌进一步改善。

  打好民生幸福持久战。去年,城中区生活困难、孤儿孤老、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各项民生补贴补助落实到位,累计发放补贴1571万元。

  大胆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与柳州高级中学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探索建立小初高有机衔接的大学区制教育体系。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前茅小学、前茅中学建成招生,新增学位2850个,吸收合并1所民办小学。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欢乐城中”特色品牌内涵丰富,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040场。启动新一轮创城工作,驰而不息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辖区目前已有152家各级文明单位,国家级文明单位数量居全市第一。

  用“绣花功夫”实施精准扶贫,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作为全市唯一没有扶贫任务的城区,累计投入1252万元,全力支持融安、鹿寨、柳城等各县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金桔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

  【政协篇】

  2018年,城中区政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工作的总纲,牢牢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自觉把政协工作融入城中区工作大局,坚持区委、区政府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积极建言献策。

  学思践悟,组织建设长远发展

  城中区政协把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协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有效发挥党组的政治引领作用,确保政协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去年,城中区政协着力提高党组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累计召开12次党组会议,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加强对政协重要事务和重大问题的统筹研究。

  创新支部活动方式,积极参加“四联双报到”活动,与基层社区党委结为共建单位,共同开展“微心愿”“学党史”等活动25次,不断加强与基层的联系。

  分批组织政协常委、委员135人次到广西区外高校培训,在进行业务学习的同时,注重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切实增强了委员的履职能力和使命意识。

  全力助推重点工作。政协班子成员积极参与重点项目工作,挂点河东村、牛车坪村征地拆迁、沿江公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选派机关干部脱产到河东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队员。政协班子成员和政协机关干部积极参与创文明城、扶贫领域监督、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工作,主动到挂点联系的村屯(社区)协助开展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强化委员队伍建设,凝聚政协委员团队力量。积极开展“委员讲堂”“委员活动日”活动,举办“柳宗元在柳州”专题讲座、扶贫助困等活动4场次,有效激发了委员履职活力。

  统筹调动政协委员力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激发政协委员的社会责任感。民营企业家委员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和助医助学、结对帮扶等活动,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献计出力。

  诤言良策,助推高质量发展

  围绕大局献良策,多元化履行人民政协职能。这是城中区政协2018年的素描画像。

  一年来,城中区政协通过精心组织全会整体协商、常委会专题协商、专委会对口协商等形式积极开展政治协商,制定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意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充分发挥提案在民主监督中的作用,研究出台《政协柳州市城中区委员会提案征集办法》,引导委员形成高质量的提案。不断完善提案办理的交办、催办、反馈和答复等制度,截至2018年8月底,22件提案全部办复,办复率100%,满意率100%。

  城中区政协常委会调研坚持务求实效、量力而行的原则,研究出台《政协城中区委员会调研工作制度》。高度重视并精心组织课题调研,通过实地调查,与相关职能部门多次对接,召开专题座谈会,并赴广西区外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形成《城中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城中区学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情况调研》2篇调研报告,提出“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新建更多校外基地和完善学校内部各项食品安全管理机制,严格食堂人员准入及操作等管理,加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等7条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各委员工作组深入推进履职实践工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参政议政,形成《城中区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调研》《关于我区医联体建设情况的调研》《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培植我区传统食品产业品牌》等9篇小组调研报告,提出了注重项目推动,发展培育重点产业;高度重视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进程;加强柳州地方传统特色食品品牌战略建设等33条意见和建议,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成效。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