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绣出新生活 画出新希望

三江侗族自治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助脱贫纪实

信息来源:柳州日报 发布日期:2017-12-15 10:01 【字体:

  绣着花,带着娃,顾着老,养着家……在侗乡,这样的场景是绣娘生活的真实写照,靠着侗绣手艺,她们不仅实现了居家就业,还将侗绣之美带到了国际舞台。12月7日,来自三江侗族自治县的韦清花与其他绣娘一道,参加了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传承匠心·百年绣梦”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英国行活动。展台上,一针一线的精工细作、独具匠心的精美绣品,惊艳了西方观众的心。

  “这个模式很好,通过刺绣让绣娘们过上了更好的生活,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在该活动现场,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评价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近年来,三江县不断加大对侗绣、农民画等特色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特色文化产品远销海外,侗绣产值500多万元,农民画产值180多万元。特色文化产业,成为了侗乡群众脱贫增收的新渠道。

  巧手“绣”出新生活

  12月7日,当三江绣娘韦清花带着绣品在英国得到广泛赞誉时,在侗乡深处的家里,她的婆婆、近90岁的老绣娘覃奶时清,妯娌、侗绣市级传承人杨甜,女儿、“90后”绣娘覃桂珍正围坐在一起制作侗绣。

  韦清花的家,现已建成三江县同乐乡侗绣博物馆,是一家集侗族刺绣展示、传承和销售于一体的农家式博物馆。作为这个侗绣世家第四代传承人的覃桂珍,去年大学毕业后,选择从南宁返乡传承侗绣技艺。

  除了积极参加各种展会,她还尝试通过淘宝网店、微商等途径展示、销售侗绣,取得了一定效果。

  “今年以来,我们共培训绣娘500多人次(其中94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推荐30多名绣娘就业(其中12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还将订单送到绣娘家里制作并付给相应报酬。依托侗绣,她们每年人均增收6000元到7000元。”覃桂珍介绍道。

  同乐乡平溪村村民覃梅香,就是覃桂珍家帮扶的绣娘之一。她说:“以前卖菜辛苦又不得钱。后来学了刺绣,早上干完农活,农闲时就可以绣,每个月可以多挣1000多块钱来补贴家用。”如今,覃梅香的两个大女儿已出嫁,小女儿石玉雪去年大学毕业后返乡学刺绣,家里日子渐渐好过了,在旧屋旁建起了新房,今年实现了脱贫。

  巧思“画”出新希望

  三江县独峒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庆宜,因右手残疾,不能干重体力活。但他靠左手成为了一名农民画画师,每个月约创作7幅农民画,一般能卖出3幅画,月收入1500元左右,今年他靠新学的漆画本领还多赚了1万多元。他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生活的新希望,今年有望脱贫摘帽。

  据了解,三江县独峒镇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其下辖的独峒村是广西著名的“侗族农民画村”。独峒镇党委书记刘勇华告诉记者,近年来,该镇通过开办农民画培训班、建设农民画博物馆、成立农民画学会、举办农民画艺术节等方式,提高了侗族农民画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公司+基地+电商+画师”的模式,走出了农民画产销一条龙的脱贫致富路。

  12月7日,杨庆宜像往常一样,约上几名“画友”,来到独峒村农民画电商中心的画室,切磋交流绘画技法。据介绍,该电商中心从今年7月运行至今,共销售了200多幅画。农户按订单作画,有了可期的收入,积极性也提高了许多,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了农民画创作队伍中。目前,仅独峒村及其周边,就有数百名农民画画师,其中包括不少像杨庆宜这样的贫困户。而整个三江县的农民画画师已有600多人,农民画产值180多万元。

  加强对本土人才培养

  三江侗绣和三江侗族农民画均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江县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将侗绣、农民画等引进校园,并积极开展三江工匠、民间艺人等评选工作,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养。

  “县里从2006年开始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我校主打侗绣与农民画特色,邀请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来校给学生上课,还送老师外出学习参观。”三江县民族实验学校校长杨文练表示,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学校民族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师生多件作品获国家、自治区级奖项。多幅农民画被各省市美术馆收藏,一些作品还送到了日本、法国等国家参展,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日益增强。

  随着侗绣、侗族农民画发展的日臻成熟,三江县也开始将这些特色文化产业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记者在三江县同乐乡侗绣博物馆、三江县侗族农民画艺术馆等处采访时看到,侗绣产业已推出首饰、包袋等实用产品,而侗族农民画产业也开发了簸箕画、竹编画等系列旅游产品。这两项传统手工艺,正焕发蓬勃生机。

  三江县委常委、副县长宋军表示,该县将通过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文化产业的开发,将文化与经济有机结合,做好特色文化产业助脱贫的文章,通过多条腿走路、多产业发展,让更多的侗乡群众早日脱贫奔小康!

  记者手记>>>>

  文化也是生产力

  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既传承着祖祖辈辈的精神命脉,也蕴藏无限丰富的开发契机。如何在保护好这些“富矿”的基础上,将其内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值得深思。

  三江县通过创基地、抓培训等措施,使侗绣、侗族农民画等民族特色文化产业走上了精品化和市场化轨道,提高了传统产业的商品附加值,帮助群众脱贫增收。三江之行,让记者感受到,文化,正不断激发当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生产力。

  专注于挖掘民族文化内核,激发自身的创新创造活力,终将走出一条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涵养发展的好路。 日报记者 陆晓艺 报道摄影

  

返回 图片新闻

首页

走进柳州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回应

数据专题

三江侗族自治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助脱贫纪实

绣出新生活 画出新希望

信息来源:柳州日报

发布日期: 2017-12-15 10:01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