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镌刻在龙城大地的友谊 ——飞虎情缘在柳州代代相传历久弥坚

信息来源:柳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5-09-08 11:15 【字体:

壶西实验中学副校长向记者介绍学生们制作的飞虎队主题手工艺品。

“中国人民没有忘记飞虎队。”202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时指出。

在柳州这片承载厚重历史的土地上,飞虎队与中国军民并肩抗战的故事早已超越时空,化作一段镌刻在血脉中的友谊印记。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柳州始终珍视这份历史情缘。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和平年代的传承,从文物遗址的守护到校园民间的延续,飞虎情缘在龙城大地上薪火相传,绽放出跨越山海的光芒。

遗址守护:

战火印记里的历史留存

柳州旧机场曾是中国空军与美国飞虎队共同抗战的关键场所。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飞虎队遗址及文物保护,成效显著。

我市的抗战文物,尤其飞虎队相关遗存由专门成立的军事博物园统一管理保护。目前,全市保存有飞虎队军人俱乐部、机场碉堡、飞机库山洞等11处文物点,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柳州成为国内飞虎队驻地机场体系保存最完整的城市。2024年,市军事博物园(柳州抗日战争历史博物馆)被评为第五批国家二级博物馆。

遗址修缮维护投入巨大,如飞机库山洞,作为20世纪30至40年代军民利用天然溶洞修建的防护工事,抗战时可停放40架战机。2013年,该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后得到全面修缮。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飞虎队军人俱乐部也获保护,一层青石砌筑、二层青砖构建,内部木质楼梯、彩色水磨石地面完好,入口花台飞虎队标志清晰,墙面历史照片展现当年战斗场景。这里曾是中美军人交流平台,如今成为传承抗战精神、弘扬中美友谊的文化符号。其他文物点,如机场碉堡、机场指挥台等也都得到了妥善保护。

此外,市军事博物园广泛征集飞虎队相关文物资料,在柳州抗日战争历史博物馆专题陈列中展示中美军民共同抗敌历史,通过展览和讲解传播相关事迹。2024年,柳州飞虎队抗战旧址接待参观者达100万人次,成为激发民族自豪感与国际友好情感的重要窗口。

为更好地展示飞虎队历史,2024年底,在中央和自治区的支持下,我市在军事博物园开始筹建综合性的飞虎队展览。市军事博物园主任谢玲说,从筹备开始,国家文物局和自治区文旅厅就派了专家团队,就展览主题定位、内容结构、文物资源、文物保护设施配置等方面,提供政策指导和资源支持,保证了展览的品质和专业性。未来,柳州将继续加大保护力度,丰富展览内容形式,让历史遗迹持续发挥价值。

校园传承:

少年记忆与时光回响

我市壶西实验中学与飞虎队缘分深厚。副校长黄伟权介绍,学校前身是柳州拖拉机厂子弟学校,而柳州拖拉机厂源于柳州机械厂,其前身是广西航空学校机械厂,后改名为航空委员会第九飞机修理厂,曾服务过飞虎队。

2023年6月,该校通过视频连线与美国斯科菲尔德中学结为“飞虎队友谊学校”,成为我国第二所同类学校,“飞虎队青年领袖计划”在校园扎根。同年11月,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格林携百岁飞虎队老兵莫耶、麦克马伦及30余位队员后代访问该校。

学校“飞虎队精神学习交流园地”里,有飞虎队历史照片展,还有2023年交流活动的珍贵瞬间。社团工作坊中,学生们制作飞虎队主题手工艺品,将飞虎队元素融入拓印、扎染作品,用民族非遗技艺铭记飞虎记忆。

墙上电视滚动播放着两段视频:一段是2024年10月学生为飞虎队老兵莫耶104岁生日制作的祝福视频;另一段是莫耶的回复。视频中的莫耶语速缓慢却坚定:“这是我收到过最珍贵、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祝福你们每个孩子,生日快乐,包括未来的每一个生日。这样我们就能记住,飞虎队依然活在美国和中国人民心中。”

黄伟权说,学校还与市军博园签订共建协议,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抗战歌曲《献给飞虎队》从今年起也将成为校园歌曲,传唱下去。

从校园回到历史现场,市军事博物园内,一块由柳城县六塘镇中心小学师生捐献的、锈迹斑斑的铁片却意义非凡。这是1944年在当地坠毁的飞虎队战机残片,被他们制成校钟。1944年,两架飞虎队飞机在六塘村被日军击落,飞行员遇难。今年,该县博物馆将两件飞机残骸移交市军博园,六塘村96岁的梁有勤老人捐赠了用残骸制作的剃须刀,六塘镇中心小学则捐赠了这枚校钟。

自1952年学校(原址上原来是六塘中学)成立起,这枚校钟便陪伴几代学子。曾任校长的韦福平说,1990年他到校时,校钟已在,他常跟孩子们说,钟声里有飞行员的热血,每一声都是向飞虎队英雄致敬。如今,铁片在展柜中与其他文物呼应,构成历史对话。六塘镇中心小学副校长梁家乡说,很高兴校钟被收藏,学校也会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市军博园感受历史,传承飞虎队精神。

跨洋寻访:

唤醒尘封的飞虎记忆

在柳州,飞虎情缘不仅留存于历史遗迹,更因媒体行动得到更多挖掘与关注。

原柳州日报社记者孙红、原柳州电视台记者黄希翎与美国学者卢百可组成“共享光荣”寻访小组,探寻飞虎队故事时,在柳州鹿寨县拉沟乡木龙村,了解到 1944年10月16日飞虎队一架飞机失事,村民救助11名跳伞机组成员的事迹。同年8月,小组赴美寻访,在佛罗里达州找到失事飞机机组成员之一、时年80岁的飞虎队队员罗伯特・佐卜。此次寻访填补了飞虎队在柳州影像资料的空白,印证了史料。

23年前,飞虎队员后代杰妮(弗吉尼亚・林恩・克里普纳)通过邮件联系柳州记者,委托寻找其伯父小霍华德・林肯・克里普纳的坠机地点。霍华德隶属于陈纳德指挥的第14航空队第23战斗机大队第76中队,1943年7月该中队进驻柳州,一个多月后,霍华德在对日作战中牺牲,坠机地点成模糊坐标。柳州记者由此展开跨国寻踪,见证了绵延的中美情谊。

2005年,“共享光荣”寻访小组终于帮助杰妮女士找到其伯父的坠机点并立碑,连续多年为其扫墓。日前,柳州市融媒体中心组建摄制团队,将这段记者接力记录20多年的感人故事制作成中英文纪录片《飞虎情》,在其海内外全媒体平台播发。

原柳州电视台记者黄希翎表示,很多故事、真挚情感和友谊不能被遗忘,找到地点、还原历史是活人的责任,也是对牺牲者的告慰。

民间坚守:十七载守护飞虎英魂

在这片曾见证过飞虎队英勇身影的土地上,还有更多深沉动人的守护故事。88岁的广西鹿州监狱退休警官陈家凯,用17年坚守守护着牺牲在柳州的美国飞虎队队员杰罗姆・F・艾森门少尉。2008年清明,陈家凯偶然得知鹿寨县新胜村二兴屯曾有美国飞机坠毁,出于朴素的“知恩”之心,他在坠机处立碑,在自家父母墓旁为杰罗姆修筑了一座空坟,将浸染英雄热血的土当作“骨灰”与杰罗姆的驾机照一同安放,以中国传统方式安葬他。

“一个外国人,大老远跑来帮咱打鬼子,到最后连个能让人念想的东西都没有,怎么行?!”陈家凯的话语朴实而真挚。2014年,他通过中国外交部找到杰罗姆的亲弟弟唐纳德・艾森门。

此后,两人书信往来不断,亲如亲友。唐纳德在回信中动情写道:“我很荣幸,您对我哥哥杰瑞在贵国离世一事,给予如此崇高的敬意……让我满心温暖。感谢您所做的一切!”如今,每年清明祭祀时,陈家凯都会带上小辈,用中西结合的礼仪祭祀杰罗姆,还让小辈用英语问候他。

光影新篇:工业记忆里的精神延续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微短剧《飞虎乘风》于8月15日在抖音等平台上线。该剧由广西山海星辰文化传媒出品,广西广电局、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柳州市融媒体中心等联合出品,东风柳汽、广西汽车集团、柳州五菱新能源等企业合作参与,入选广西扶持名录。该剧剧情以穿越形式展开,讲述现代中美青年重返1944年柳州战场,与祖辈共同抗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协助下突围的故事,展现两国军民的历史情谊。

剧中核心场景柳州机械厂,是广西工业先驱,抗战期间曾为飞虎队抢修战机、分析敌机,为战术研究提供重要支持。而《柳州日报》也特设专栏《柳州一家百年企业抗战故事“七日谈”》,收录包括柳州企业协助飞虎队、支援抗战的动人往事。

从壶西中学孩子们用民族传统技艺铭记飞虎历史,到跨洋寻访,唤醒尘封的记忆;从六塘镇那枚承载记忆的校钟,到民间老人坚守十七年的承诺,柳州大地上的每一处印记,都在诉说着这段跨越山海的友谊。这份镌刻在龙城大地的友谊,正从历史深处走来,于少年心中扎根,向着未来,开出满径繁花。


返回 图片新闻

首页

走进柳州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回应

数据专题

镌刻在龙城大地的友谊 ——飞虎情缘在柳州代代相传历久弥坚

信息来源:柳州日报

发布日期: 2025-09-08 11:15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