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鱼农发〔2018〕9号 鱼峰区农林水利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信息来源:柳州市鱼峰区农林水利局 发布日期:2018-12-08 16:22 【字体:小中大】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各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快农业品牌创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农市发〔2018〕3号)、《自治区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广西农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桂农业发〔2018〕69号)、《柳州市农业局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建设的指导意见》(柳农业政发〔2018〕69号)要求,我局制订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的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柳州市鱼峰区农林水利局
2018年12月4日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落实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质量兴农精神,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品牌强农,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为重点,以大力培育地理标志产品、企业品牌、优质农产品品牌等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全面推进农业品牌商标的发展和保护,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品牌,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当前,国内农产品消费市场已经由温饱型快速向健康型转变,由大众消费向品牌消费转变,新一轮的农业产业升级、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就是为了满足人民对农产品质量消费的需求。消费需求的变革同时就是消费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各级政府部门、农业企业、农民要瞄准市场需求导向,找准市场先机,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地域文化和产业特色,进行有效的品牌定位,培育一批农业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优势产业是品牌的基石,品牌是产业发展的“倍增器”。通过产业政策扶持、品牌建设政策资金扶持、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品牌营销宣传、市场监管执法等一系列措施,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品牌,做强支柱产业,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要实施重点突破战略,优先支持发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以点带面,发展可持续、能壮大、有特色的产业,为产业兴、农业强、农民富打下夯实的基础。
三是坚持企业主体。坚持确立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优势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商标注册、标准制定、质量管理、品牌培育、文化挖掘和科技创新等手段,鼓励创建自主品牌,努力打造以品牌效应带动企业发展、以产品销售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新型农业产业链。
三、目标任务
围绕“山清水秀、长寿壮乡”主题,至2020年:
(一)积极配合上级打造柳州螺蛳粉区域公用品牌。
(二)根据产业发展优势,培育1-2个在自以上的品牌企业。培育1-2个在自治区、国内市场具备一定影响的农产品品牌。
(三)依托“互联网+农业”,充分借鉴“桔乡里”(融安)、“贝江村”(融水)、“陈氏家”(融水)、“秋野家山珍” (融水)等近年来创新创业中涌现的农产品电商品牌模式、扶贫模式,扶持1-2家在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电商品牌。
四、重点工作
(一)实施农业品牌规划定位工作。
根据本地农业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和地域文化特色,科学制定农业品牌发展规划,明确品牌创建数量、区域布局、发展定位和目标市场。按照《自治区农业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试行)的通知》 (桂农业发〔2018〕76号)相关要求,针对政策扶持、资金保障、技术标准、宣传推介、产品溯源等方面制订2018-2020年实施方案,确保责任到人、经费到位、成效显著,引导本地农业品牌建设高起点、高质量、高成效。
(二)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建设。
全面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扩大示范区创建数量,推动示范区全覆盖我区农、林、牧、渔业各类名特优新品种。到2020年,力争创建自治区核心示范区1 个、县级示范区1个、乡级示范园2个、村级示范点10个。重点推进鱼峰区螺蛳粉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将鱼峰区螺蛳粉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示范区。
(三)实施“三品一标”提质溯源工程。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提出的“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供给”的要求,按照一个产地、一个主体、一个产业、一套标准、一套监管体系的模式,重点抓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
根据我区农产品优势农产品的发展,加强品牌宣传、品牌质量体系建设等相关配套工作。加大农产品原产地绿色防控、绿色循环等技术、设施的研究和布局,加大资金投入,打牢农产品产地的生态基础。支持和鼓励本地企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推动物联网在农业的广泛应用,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体系。
(四)实施农业品牌市场占有率提升工程。
实施农业品牌体系建设,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中的重要战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品牌筹划、品牌宣传、品牌包装,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全面提升消费市场占有率。根据我区产业发展优势,培育1-2个在自治区级以上的品牌企业;培育1-2个在自治区、国内市场具备一定影响的农产品品牌。
(五)实施“互联网+农业”创业创新电商品牌工程。
在“互联网+农业”的新形势下,我市各级政府部门始终坚持“互联网+农产品上行”的理念,农村电商始终走在了行业的前列,涌现出了“桔乡里”、“贝江村”、“陈氏家”、“秋野家山珍”等大批知名电商品牌,成为全市农产品上行的示范品牌,同时形成了具有长期、稳定的“产业+电商+扶贫”联合模式。我区要充分认识到农村电商品牌建设对各县区的产业发展、品牌效应提升、扶贫攻坚具有的重要特殊意义。要根据现有农产品上行中出现的优秀品牌,重点扶持和打造,至2020年,打造出1-2名网销售额过1000万的优秀电商产品品牌或品牌产业。
同时,要根据自治区和市人民政府的相关部署,大力加快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2020年完成全部工程建设。
(六)加强品牌宣传、市场营销创新工程。
大力加强品牌宣传力量,鼓励各传统媒体、新媒体进行集中的优势农产品宣传推介,稳步扩大在消费者中的影响力,培育忠实的消费群体,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丰富多彩的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农产品推介会等,鼓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大中城市和社区建立专卖店,专柜专销、直供直销,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五、相关要求
(一)充分认识到全国开展品牌强农的重要意义。乡村要振兴,首先产业要兴旺,产业要兴旺,基础就是培育出有健康、有品牌、有忠实消费群体的农产品产业。品牌强农是当前国家经济进入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的迫切要求,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路途,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举措。要保持清醒头脑,尽力抢占先机,促进产业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要推动建立政府主导,农业部门牵头,联合相关单位,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协调、统筹农业品牌建设工作,形成上下联动、目标一致、行动统一的良好局面。
(三)加大扶持力度。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产业的基础建设,加大优势农产品的发展壮大,在农业项目上进行重点扶持,在重点环节上进行重点突破。
附件:鱼峰区农业品牌建设2018--2020年工作计划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鱼峰区农林水局办公室 2018年12月4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