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17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17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来源: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日期:2025-09-30 11:59 【字体:小中大】
浦建华委员:
您在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提升新业态就业群体服务保障的建议》(第217号),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交由我单位牵头办理,柳州市市场监管局、柳州市医保局、柳州市交通运输局、柳州市城市管理局协办。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
根据人社部印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合同和书面协议订立指引(试行)》中的定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指线上接受互联网平台根据用户需求发布的配送、出行、运输、家政服务等工作任务,按照平台要求提供平台网约服务,并获取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在2021年人社部等8部门《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6号)等一系列文件下发后,市人社局积极牵头各相关部门,通过明确劳动者权益保障责任、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工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快捷处理企业与劳动者的纠纷、建立行业集体协商机制等方式,积极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近年来,我市新就业形态领域劳动纠纷案件数一直不高。截至2025年5月底,柳州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共受理并调解成功案件560件,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案件1件。
二、后备箱摊主权益保障
(一)加强规范引导。柳州市城市管理局按照“疏堵结合、规范引导”的原则,指导各城区人民政府在不影响市容交通的路段,科学合理地划定区域,规范设置便民疏导点,引导流动商贩有序经营。截至目前,我市共划定便民疏导点48处,设置摊位约3800个,有效缓解流动摊贩随意摆卖现象,其中五星商圈风情港便民疏导点已成为柳州市网红打卡地点。组织各城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开展市容整治,重点围绕公园、景区、网红景点、商贸聚集地等人流量较多的区域路段周边进行巡查监控,及时处置流动摊贩占道经营、人行道车辆违停等影响行人通行、有损城市形象的不良行为,有序规范市容秩序;同时,柳州市城市管理局秉承“教育为主、处罚为辅”执法理念,在本系统全面推行柔性执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依法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以劝导教育为主,积极展现和谐有序的城市管理形象。根据我市智慧城管平台数据统计,2025年以来,我市共计处置劝离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行为12400余起,处置人行道违停行为7150余起。柳州市城市管理局督促城区环卫部门加强主次干道、商业区生活垃圾的保洁力度,做到日产日清;对旅游景区和夜市场所周边等重要路段增设垃圾桶,每天安排洒水车、洗扫车对商业区周边道路进行清洗、清扫和洒水降尘;节假期间督促城区环卫部门加强对重点路段巡查力度,根据人流量动态调整作业人数与工作时间。
(二)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我市自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以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7%以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及后备箱摊主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参保险种,参保后享受相应的医保待遇。从参保险种上看,基本医疗保险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两项,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内的各类人群均可按规定参保缴费并享受相应待遇。与单位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应随单位参加职工医保,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没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如果自身经济条件许可,也可以选择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职工医保;如经济条件不允许,可以选择参加居民医保。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及后备箱摊主的实际情况,居民医保在政策设置上给予了照顾,提供了普惠性的财政参保补助。
(三)加强技能培训。2024年3月,市人社局联合市邮政管理局等多部门下发《关于组织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职业技能培训的函》,重点开展仓储与配送、快递收发与派送、物流仓储与运输客户服务或快递(外买)配送培训,完成培训并取得证书的按照800元/人给予培训补贴。2024年至2025年5月底,柳州市共开展仓储配送,电子商务,无人机操作等新业态职业技能培训5325人次。
(四)逐步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一是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手段,多渠道发布求职、招聘、培训等服务信息,依托“广西就业”平台、人力资源市场等,打造“线上+线下+直播带岗”三位一体招聘服务体系,今年以来,全市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52场,提供就业岗位21.35万个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72万人次。二是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整体提质工程,持续发挥国家级柳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作用,目前全市建设人力资源服务站(点)231个,建有零工市场41家,聚焦生活、维权、管理等不同维度,为各类群体(包括新业态就业群体)打造城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和农村10公里就业服务网,今年以来服务劳动者3599人次。三是大力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进园区”等系列活动,截至5月底,举办招聘会10场,进场单位811家,提供岗位2.12万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0.7万人;针对各类就业创业群体服务需求,开展政策宣讲、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创业专题讲座、创业沙龙等活动,2024年公共就业服务走进产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开展10场创业服务活动,服务各类创业人员723人次。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压实行业监管部门责任。通过行业和互联网平台监管,建立监管体系,督促企业制定修订平台进入退出、订单分配、计件单价、抽成比例、报酬构成及支付、工作时间、奖惩等直接涉及劳动者权益的制度规则和平台算法,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劳动报酬。
(二)进一步强化宣传。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手段扩大新就业形态一系列政策、指引、指南的宣传覆盖范围,利用融媒体、新媒体、移动终端等新的方式进行宣传报道,提高知晓率。要深入新就业形态企业,与劳动者进行面对面的宣传引导,争取让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充分了解相关内容,从而使劳动者积极参与其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持续督促属地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和环卫部门配合相关部门规范新业态就业群体的经营行为,加强环境卫生宣传工作,以环境治理赋能商业生态,及时清理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确保经营场地卫生整洁,形成“环境优化-客流增长-消费提振”的良性循环,夯实新业态就业群体经营行为规范有序发展的基础保障。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及后备箱摊主权益保障工作的关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