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7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7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来源: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日期:2025-09-30 12:00 【字体:小中大】
民盟柳州市委:
你们在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推进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人才培育的建议》(第7号)收悉,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交由我单位牵头办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和市教育局协办。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不断完善智能机器人发展政策支持体系。柳州市高度重视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坚持以市场为主体,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柳州市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的暂行办法》《柳州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柳州市支持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九条措施(第一批)实施细则》等多个政策文件,将“支持专业人才引育”等内容纳入新政策,全面推动智能机器人领域人才引育,加快抢占智能机器人产业新赛道。去年底,柳州市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发展合作大会上,还将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作为柳州市第四支柱产业,柳州市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柳州市机器人产业后市场服务中心揭牌,自治区工信厅与柳州市政府签订了《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柳州市人民政府深化产教融合 加强产业人才培养支撑柳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有力促进外联内聚,汇聚更多人才、创新资源助力产业发展。《柳州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以来,为企业在关键技术创新、创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截至2024年底,市级财政累计投入1.13亿元对387家企业在智能机器人本体采购、系统集成、人才培训、场景应用方面提供支持,其中智能机器人领域人才培训补贴175.4万元涉及1005人次。
二、不断加大智能机器人产业人才培育力度。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我市大力支持学校建设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赋能中心等高水平校内实训基地,支持学校与上汽通用五菱、广西汽车集团、东风柳汽等企业共建共享校外实训基地;支持学校建好用好虚拟仿真基地,目前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已建成国家级智能装备技术虚拟仿真基地,通过覆盖装备虚拟装调、运维及升级改造全流程的仿真场景,构建个性化学习生态,切实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质量。我市还组建了广西汽车职教集团(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和中国—东盟智能制造国际产教联盟,全面推广“现场工程师订单班”培养模式,推动企业深度参与招生、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和考核评价全过程;通过建设“教学-实训-认证”全链条培养平台,定向培养掌握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并面向企业员工开展智能机器人性能检测等专项培训;组建由企业技术骨干和专业教师组成的混编教学团队,通过“双导师制”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和新型活页式教材。同时,我市全力支持柳州职业技术大学与FANUC、ABB、DMG等国际知名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充分发挥3个教育部技术应用中心的平台优势,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积极开展“问技高校”主题活动,先后赴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校拜访“问技”,加快推动我市与区内外高校开展政产学研战略合作,为引进智能机器人人才做好铺垫,去年柳州市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发展合作大会上,我市签订了7份校地合作协议和6个校企合作项目。二是加大技能培训支持力度。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市财政局下发《柳州市职业培训补贴管理实施细则》(柳人社规〔2024〕3号),明确将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电子商务及相关职业(工种)培训纳入柳州市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工种)目录范围,符合条件的按照规定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后,人社部门发放培训补贴。2025年1至5月,柳州市开展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评价315人,合格214人,不断为柳州市智能机器人产业培训基础操作人员。三是充分发挥技能竞赛人才培育作用。一直以来,我市积极承办各类智能机器人职业技能竞赛,如2021年承办广西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将机器人系统集成、机电一体化等纳入赛项;2023年举办柳州市职业技能大赛设置了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和直播营销赛项,为机器人操作运维、外贸电商人才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同时,积极选拔优秀技能人才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如选拔6名选手参加2024年广西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的机器人焊接技术、机器人系统集成、移动机器人、互联网营销等赛项,其中机器人系统集成赛项获得银牌。
三、不断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一是积极筹建柳州市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2025年4月,我市组织考察团队到长三角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研究院、苏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考察学习,向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孙立宁团队创建的长三角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学习成功经验,借鉴“苏州模式”谋划柳州市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同时深入了解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目前的制度架构及实际运行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我市产业特色,针对性谋划柳州市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思路,目前已完成《柳州市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方案》初稿的编制。二是强化人才飞地建设。我市通过认定建设人才飞地,充分激发拔尖人才技术攻关活力,目前已认定人才飞地4家,分别是柳工集团“柳工深圳研究院”、广汽集团“智能网联(武汉)研发飞地”、上通五“产品创新中心上海中心”、广西双英集团的“双英(重庆)联合创新人才飞地研发基地”。三是加强智能机器人设施设备储备建设。我市于2020年9月建成柳州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二层单位)并投入使用,现建设有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训室、汽车焊接车间实训室、智能制造示范线实训室、汽车喷涂产线实训室、汽车总装产线实训室、移动机器人实训室等6个智能机器人实训室,总投资约4000万元,实训场地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可用于广泛采用智能机器人的汽车焊接、汽车喷涂、智能物流等多个生产应用场景,实现从智能机器人基础操作教学到生产线现场实训等系列实训功能。同时,实训中心组织开展了系列智能机器人培训和学术交流讲座,如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李瑞峰教授开展《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学术讲座;刘昌金博士在2024年柳州新能源汽车“产才融合”创新合作发展交流活动中讲授具身机器人发展技术等,有效提高机器人行业对智能机器人技术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
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大力支持智能机器人人才创业。一是加大创业政策支持力度。对于智能机器人产业人才首次在我市新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入乡农民工,均可按规定享受一次性创业补贴5000元。此外,符合贷款条件的,也可申请财政贴息的个人不超过30万元、小微企业不超过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二是积极鼓励和推荐我市智能机器人优秀创业项目参加各类创业大赛,并给予相关创业指导服务。2024年,我市共有12个优秀创业项目入库自治区就业服务中心创业项目库,获自治区一次性项目征集补贴24000元。三是积极开展各项创业专题讲座、创业沙龙等创业活动。2024年,我市深入国家级柳州人力资源产业园、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产业园、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等地,开展3场创业导师会诊、1场优秀创业者宣讲、2班期创业培训指导服务和5场创业服务系列专题活动,服务高校毕业生、残疾人等各类创业人员723人次;今年5月开展了“AI赋能未来:人工智能模型在创业与服务领域的应用”主题讲座活动,服务创业人员89人。
五、不断推动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人才标准化工作。我市出台了《柳州市支持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九条措施(第一批)》及其实施细则,鼓励柳州市企业、高校院所等参与智能终端及机器人相关标准研制,对符合条件的起草单位按参与程度及不同类型分档次给予一定限额的支持。柳州市工学院已建成标准化学院及相关专业,智能机器人产业行业主管部门可与柳州市工学院合作开展智能机器人行业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出台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也可与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等专业技术机构共享标准化专家人才资源,共同开发适合柳州本地智能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标准。
六、不断加快培养机器人外贸电商人才。我市职业院校已建成包含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国际经济与贸易、连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的现代商贸专业群。为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教育部门持续优化完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加快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复合型机器人外贸电商人才。积极推动本地高校、职业院校与外贸企业共建数字电商实训基地,如柳州工学院联合柳州跨境电商协会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与阿里巴巴国际站深度合作,共同建立“数字贸易人才基地”。2025年1至5月,全市共开展电商直播专项能力培训247人次,推动跨境电商+机器人产业融合发展。
以上是我市智能机器人人才培育现状,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均已采纳并转化为实际工作措施。下一步柳州市围绕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人才培育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构建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持续开展智能机器人产业链招大引强,引进国内外智能机器人知名企业,不断优化智能机器人产业布局,全力推动企业“机器人+”应用,加快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依托政府搭台、产学研联动,以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发展、壮大促进更多产业人才集聚。
二是发挥广西科技大学的人才优势,围绕智能机器人产业开展共性技术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推动组建智能机器人产业研究院,主动对接区内外重点高校、研发机构和柳州市智能机器人企业的科技平台,吸引区内外优秀人才参与产业项目技术研发,同时培养高端技术人才队伍。
三是深化产教融合,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加快推进智能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建设“教学—实训—认证”全链条培养平台,培养掌握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四是利用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政策和“十四五”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的政策优势,加大对智能机器人行业企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和创新平台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将智能机器人项目纳入全市职业技能大赛赛项范围,为智能机器人技能人才搭建互相交流学习平台,同时推荐优秀选手参加更高级别赛事。
五是结合我市跨境电商综试区优势,积极组织智能机器人企业参加行业境内外专业展会,联合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单位,开展跨境电商专项人才培训,为智能机器人企业出海提供政策支持。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柳州市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人才培育工作的关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