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31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31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来源: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日期:2025-09-30 12:02 【字体:小中大】
李丹委员:
您在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 助力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建议》(第231号)收悉,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交由我单位牵头办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总工会协办。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汇集各类人才政策优势
在自治区支持柳州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实施高端引智行动,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的优秀人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树立正向的激励导向。柳州市高度重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的培育和集聚,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各职业院校与企业、研发机构对接合作,向企业输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能人才。2023年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统筹成立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专班人才激励组,加强“一二五”工程核心人才队伍建设的引进、培养和支持力度,落实人才新政,推进落实各项激励政策落实。2024年人才激励组协助企业在全国100多所高校开展校园招聘1054人,累计认定“一二五”工程产业链企业人才1099人次,邀请19名专家到“一二五”工程产业链企业进行13个项目的技术指导。成功推荐赛克科技公司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上汽通用五菱与武汉理工大学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汽车多能源智驱与精益智造联合实验室”。中国-东盟新能源汽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仪式在柳州隆重举行,各地院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80余家单位参与,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打造电动智能化人才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二、健全培训体系,构筑高技能人才蓄水池
柳州市把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同频共振的重要举措。一是大力推动职工岗位技能培训。聚焦柳州汽车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求,以政府补贴为引领,鼓励支持“头部”企业、链主企业有计划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培训,近三年累计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培训2.21万人次,占全市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总人次的37%。二是发挥公共实训基地公益性培训优势。深化政校企合作,与本市10多家企业、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培训关系。在电工、机电一体化,PLC 编程控制、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等 53个实训项目中共开设实训班965期,培训39.82万人次。开设6个实训项目的师资培训班,本市14个企业、院校人员335人参加培训,为企业、院校输送大批优秀培训师资。三是发挥高技能人才培训平台作用。柳州已建成各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21个(3个汽车产业头部企业都各自建设2-3个国家或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人社部门牵头成立柳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联盟,下设汽车制造与维修分联盟,通过名师带徒、技能研修、岗位练兵、技术交流等形式,为企业完成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等项目3191项,创造经济效益4.39亿元,开放式培训高技能人才5466人。四是举办工匠学院高技能师资培训班。市总工会赴重庆开展第一期43人的工匠学院高技能师资培训班,课程内容涵盖如何做好课程开发设计、讲课技巧、学会运用IA工具做好课程组织内容等,持续打造跨区域交流平台,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的能力提升,助力本地企业培育更多高素质班组长人才,为柳州重振工业雄风、再创工业辉煌注入强大动力。五是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人才和创新团队。2024年11月,市工信局组织开展2024年广西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的申报工作,我市获得2024年广西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奖励的总人数28人,占比30.1%,位居全区首位。其中,获得创新企业家奖励4人,自治区先进制造业技术人才奖励11人,自治区先进基础工艺人才奖励13人,以上高技能人才获奖人数中,超过半数来源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组织我市工业企业开展广西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申报工作,上汽通用五菱、柳钢集团等2家企业获批自治区级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为进一步推进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赋能添翼。
三、健全评价体系,打破高技能人才天花板
柳州市不断完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一是全面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支持符合条件汽车企业备案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上通五和广西汽车集团从2020年开始实行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将技能等级与岗位设置、用人需求、薪酬待遇相结合,打破职业技能评价“两张皮”现象,全市有1.21万名企业职工通过自主评价获得技能等级证书。二是全面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向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技术职务(岗位),向下补设学徒工,形成完整的八级工序列。人社部门指导上通五、广汽、柳工、柳钢等支柱产业企业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2024年我市6人包揽全区首批首席技师,自治区共评选9名特级技师,其中8人来自柳州,打破原有技能等级天花板,进一步拓宽高技能人才成长空间。三是试点实施职业通道“双贯通”。按照自治区部署,开展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工作,拓展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增强人才流动活力。全市共有1097名高技能人才通过评审取得职称,295名专业技术人才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四、健全激励机制,增强高技能人才获得感
柳州市围绕技能竞赛、评选表彰和落实激励政策三环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增强高技能人才荣誉感、获得感。一是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培养高技能人才以赛促学、以赛促评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形成以柳州市职业技能大赛为中心,各部门、各行业专项赛为补充,各企业、院校和县区技能竞赛为基础的竞赛体系,三年来组织市本级20次行业竞赛,每年组织一次综合竞赛,共吸引4100余名选手报名参赛,选派533名选手参加第三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第一届广西技能大赛等高层级竞赛,137名选手获得奖励。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李平武获得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汽车技术(新能源)项目金牌,实现全区国际性赛事成绩新突破。二是实施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奖励。积极推选并获评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5人,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广泛开展学习,引导全市干部职工崇尚先进和崇尚劳模,见贤思齐,见贤思进,推动全市各行各业涌现更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完成选树 30 名“柳州工匠”工作,并在“柳州工匠日”隆重命名,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营造浓厚的技能人才成长氛围。在新建成的柳州工程师工匠文化园,通过109个工程师工匠的“手模”展示,一代代工程师和工匠们以忠诚可靠赓续工人阶级政治本色、以过硬本领展现工人阶级时代风采、以团结奋斗弘扬工人阶级崇高品格、以一股子干劲、拼劲、闯劲、韧劲,共同书写着柳州从“制造”到“智造”的工业传奇。为柳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三是深入推进协商协调机制建设。联合柳州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推行《广西壮族自治区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指引》,以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为重点开展企业集体协商。开展集体协商“集中要约行动”,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产业技术工人等为重点群体,以工资调整幅度、加班工资基数、劳动定额标准、工资支付办法等作为协商的重点内容,进一步扩大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覆盖面,推动正常经营、已建工会的百人以上企业集体协商建制率动态保持在80%以上。健全技能人才工资分配制度,开展行业(区域)性技能人才最低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并通过协商合理制定技能人才的起点工资、技能津贴标准,推动企业健全薪酬激励机制,提高技术工人薪酬待遇。四是落实技能人才奖励政策。出台“龙城金蓝领”技能人才奖励政策,累计向财政部门申请拨付奖励资金9339万元,其中拨付汽车企业3039万元,占比32.54%,真金白银兑现奖励,增强技能人才获得感。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柳州市高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的关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