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2335号代表建议的办理情况
关于对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2335号代表建议的办理情况
信息来源:柳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2-07-01 17:41 【字体:小中大】
建议内容:关于出台建设广西副中心城市支持政策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2020年4月10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明确指出,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在2020年11月第21期《求是》杂志上,刊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文章再次指出:中西部有条件的省份,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多元化”的重要论述,为国内不同层级的城市定位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区域发展动力由外转内,以“中心城市+副中心”为主要形态的城市群空间发展格局,有助于加强城市协作,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带动区域整体经济能级提升。在东部沿海省份城市格局中,多是“双子星”或者多中心布局,如:广东的广州、深圳,浙江的杭州、宁波,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山东的济南、青岛,福建的福州、厦门、泉州等,实现多点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十四五”期间,各省开始了新一轮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试图通过这一建设为区域经济增长赋能扩量。据不完全统计,共计9省15个城市明确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柳州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西南工业重镇,桂林是国际旅游城市,这两座城市在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大城市的规模和格局,基本具备了建成广西副中心城市的良好基础条件。自治区党委、政府经过科学研究、系统谋划,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促进形成以南宁市为核心,柳州、 桂林市为副中心,其他市县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在《广西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中又明确提出:支持推动柳州、桂林升级发展,建设广西副中心城市。由此可见,自治区在规划布局上已经明确柳州、桂林打造广西副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与中心城市南宁都同处于一条直线上,可以完整地辐射广西,更好地发挥区位、产业、交通、文化旅游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往更平衡、更协调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
建设广西副中心城市是柳州、桂林在“十四五”期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发展中的重要战略目标任务,需要系统科学谋划,更需要国家、自治区层面给予政策、资源倾斜。目前,广西已经出台了《关于实施强首府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强首府战略的若干政策》,对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给予了具体政策支持。柳州、桂林建设广西副中心城市已经纳入相关规划,但具体支持措施尚未明确,需要从自治区层面出台政策全面支持柳州、桂林打造成为广西副中心城市。
依据:
1.在国家层面对副中心城市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和《求是》杂志刊发的《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中都提出“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其次,202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区域发展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第三,国家发改委通过《“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对徐州、洛阳、襄阳、长治建设省域副中心建设给予了明确支持,这是从国家层面发文表态支持,突出强调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
2.国内相关省对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出台支持政策。2021年8月湖南省印发《支持岳阳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意见》和《支持衡阳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意见》。2017年江西省印发《关于支持赣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2017年河南省出台《关于支持洛阳以开放为引领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意见》等文件。
3.柳州、桂林打造广西副中心城市需要具体政策支持。与南宁、钦州、北海等城市享受中国—东盟自贸区、北部湾等政策相比,柳州、桂林两市在国家、自治区层面获得的政策红利不多,在产业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和潜力。
建议:建议从广西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全面支持柳州、桂林打造成为广西副中心城市。
1.分别出台政策支持柳州、桂林打造广西副中心城市。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省为推进副中心城市建设,都出台了专门的意见。建议参照其他省份的做法,分别出台支持柳州、桂林打造广西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和若干政策,在财政、金融、产业等方面统筹支持,赋予柳州、桂林部分自治区级管理权限。赋予匹配广西副中心城市的功能与规模,加快推动都市圈规划建设。
2.多方争取国家层面对广西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支持。积极争取,多方呼吁,主动与国家相关部门对接,争取国家在有关规划、重大项目布局及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方面给予广西副中心城市建设政策支持。如:在《“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中提出将“支持全国120个老工业城市经济整体转型”,襄阳作为老工业城市获得国家层面省域副中心建设支持,柳州也是老工业城市,各种条件比较好,建议自治区将柳州作为省域副中心建设纳入国家发展层面规划,获得老工业城市建设政策支持。
3.编制好副中心城市建设规划。为增强副中心城市建设实效,做好顶层设计,从编制规划入手明确定位、优化功能、提升质量、发挥作用。针对副中心的构成元素和指标体系,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调整,着眼于增强城市实力、城市行政区划、区域均衡协调、工业发展、产业布局、人口分布、生态环境保护、大交通体系等方面,强化控详规划的覆盖面和控制性,着力填空白、补短板、强弱项。在本轮自治区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优先安排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柳州的产业和项目用地。
4.构建广西副中心城市建设保障机制。建立推进工作机制保障。建议设立副中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专班),加强统一谋划,重点突破,系统协调推进广西副中心建设的规划编制、指标体系、政策支持、措施保障、重点项目等工作推进。建议与周边城市建立城市群(带)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合作。
5.加大对柳州项目布局和资金支持力度。优先将柳州各类重大建设项目纳入自治区重大项目、“双百双新”项目、“五网”建设项目盘子中,在工业资金安排上提高柳州比例权重,帮助柳州申请国家层面扶持政策。对重点发展产业及特色产业园给予资金和自治区政府专项债券扶持,推动柳州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柳州开通项目绿色审批通道,加速对柳州建设广西副中心城市的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工程项目审批进度,建立健全支持柳州建设广西副中心城市特事特办的工作机制。
6.加快推进交通枢纽项目建设。抢抓国家实施交通强国机遇,加快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柳州至广州(柳梧段)和梧州至广州段铁路建设、柳州至三江城际铁路,联合沿线城市争取昆厦高铁列入国家铁路建设规划。推动柳州-贺州-韶关铁路、柳州-河池-百色铁路建设,建议加快推进百色-河池-柳州-贺州城际高铁规划建设。推进湘桂铁路柳州枢纽扩能工程、南宁-柳州-桂林-衡阳高铁、黔桂铁路增建二线、涪陵至柳州铁路建设,争取推进张家界经柳州至海口高铁等项目建设。加快公路、内河、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城市一体化发展的能力。
承办单位:柳州市政府主办,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自治区水利厅、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协办
办理答复情况:
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自治区十三届
人大五次会议第2022335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代表团:
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你们提出的关于出台建设广西副中心城市支持政策的建议,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交由我单位办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自治区积极支持柳州市建设广西副中心城市
(一)积极纳入自治区规划建设中
自治区积极支持柳州市建设广西副中心城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广西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支持推动柳州、桂林升级发展,建设广西副中心城市,并制定出台《广西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在2021—2022年自治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分批谋划推进支持柳州市建设广西副中心城市的重大事项和重大项目。在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中将柳州市定位为广西副中心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大力推进柳州市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全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强对来宾、河池的带动能力。
(二)支持柳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化柳州市产业布局。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系统梳理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产业链结构,绘制了广西“两区两带”产业布局全景图、重点产业空间布局图、柳州市主导产业布局图、柳州市工业园区分布示意图,指导、支持柳州市发展3~4个主导产业,工业重点县发展1~2个特色优势产业。在《关于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桂发〔2021〕3号)和《关于推进工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桂政发〔2021〕5号)中,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两区两带”[北钦防临港工业集聚区、桂东南工业东融先导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产业带、西江沿线产业带]工业发展格局,柳州市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产业带、西江沿线产业带的重要城市,充分发挥柳州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支持柳州发展汽车、智能装备制造、轻工产业、先进新材料,推动柳州国家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推进广西智能制造城(柳州)建设;打造汽车产业集群,支持柳州市布局发展汽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布局发展汽车电子。《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桂政发〔2021〕50号)中提出,传统产业中制糖、有色金属、机械、汽车、冶金、建材,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环保,特色产业中特色食品、木材加工、现代轻工纺织(家用电器、日用消费品)等产业重点布局柳州市。
二是大力支持柳州市工业发展。2021年自治区累计下达柳州市工业振兴补助资金11.47亿元,支持柳州市重大产业项目、工业企业“千企技改”、重点产业建设以及能源电力保供,资金额为全区第一,占全区下达工业振兴资金总额的21.02%。2021年自治区财政转贷产业园区专项债券20.6亿元,支持柳州市北部生态新区工业设计城及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工程等12个产业园区项目建设,2022年一季度转贷产业园区专项债券14.92亿元,支持广西柳州市国轩5GWH新能源电池产业园及基础配套工程项目等13个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推动柳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
(三)高度重视柳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自治区高度重视柳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推动柳州形成铁路、公路、机场等多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格局。截至2021年底,柳州市已建成柳南客专、衡柳铁路、贵广高铁、黔桂铁路、焦柳铁路、湘桂铁路等通道干线铁路。现有公路里程约11185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1638公里;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9546公里。柳州市已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为59.6%,柳州机场开通国内多个大中城市航班。
1.铁路方面。一是南宁经桂林至衡阳新高铁柳州至衡阳段等项目已纳入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柳州—河池—百色铁路、柳州—贺州—韶关铁路、涪陵至柳州铁路已列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二是加快推进柳州至广州铁路柳州至梧州段、湘桂铁路柳州枢纽扩能工程等项目建设。三是积极协调广东省加快开展柳州至广州铁路梧州至广州段项目前期工作,协调国家铁路集团牵头推进黔桂铁路增建二线项目前期工作。四是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先行组织完成涪陵至柳州铁路、柳州经贺州至韶关铁路等跨省国铁干线项目预可研、可研编制工作。
2.公路方面。桂林至柳州改扩建、鹿寨至钦州港公路(鹿寨至鱼峰段)等10个高速公路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龙胜至峒中公路(龙胜至融安段)、龙胜至峒中公路(融安至罗城段)、柳州至金秀公路(柳州至桐木段)等3个高速公路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G78汕昆高速柳州至河池(宜州)段改扩建正在加快筹备前期工作,S507宜州三岔至流山、G357永福百寿至融安浮石等5个国省道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3.机场方面。2022年2月11日自治区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民用航空发展规划(2021—2035年)》,将柳州机场改扩建工程纳入“十四五”民航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提升柳州机场服务水平,未来力争将柳州机场打造成为区域中心机场。
4.水运方面。自治区高度支持柳江流域水运建设发展。目前柳江—黔江已全线建成500吨级航道,“十四五”期,自治区将重点实施柳江红花枢纽至石龙三江口二级航道工程、都柳江—融江(省界至柳州)航道整治工程以及西南水运出海北线通道麻石、浮石、古顶、大埔等船闸工程项目,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积极争取,上述项目均已纳入交通运输部《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其中柳江红花枢纽至石龙三江口二级航道工程已开工建设,其他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待上述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大力提升柳江流域水运能力。
(四)高度重视柳州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自治区高度重视柳州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021年以来,累计落实柳州市中央和自治区两级水利建设资金15.82亿元,主要用于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水源工程、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水土保持工程、山洪灾害防治、小型水库工程设施维修养护等项目,同时,加快落久水利枢纽、洋溪水利枢纽等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其中,落久水利枢纽基本完工,工程全面发挥防洪、发电效益,洋溪水利枢纽可研报告审查意见已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待批复),落久、洋溪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通过堤库结合,可使柳州市城市防洪能力由50年一遇提高至100年一遇,并可为柳州电网提供清洁能源、缓解电力供需矛盾、改善都柳江通航条件。
(五)积极支持柳州市项目申报
一是支持柳州市重大项目建设。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优先将柳州市各类重大建设项目纳入第一、第二批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方案和“五网”建设项目盘子。目前,柳州市乡乡通二级公路项目、柳工智能国际工业园项目一期、广西汽车集团新能源整车项目等118项重大项目列为2022年第一批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总投资1656.1亿元;柳州市国际生物健康科技产业园、京东智能产业园柳州柳江项目、北部生态新区智能机器人标准厂房(二期)等23项重大项目列为2022年第二批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总投资223.2亿元,项目涉及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2022年将柳州市316个项目纳入“五网”建设项目,总投资1085.7亿元。
二是支持柳州市专项债券项目建设。2021年支持柳州市专项债券项目41个,支持额度45.91亿元,其中产业园区项目12个,支持额度20.6亿元。2022年第一批支持柳州市专项债券项目31个,支持额度21.6亿元,其中产业园区项目13个,支持额度14.92亿元。2022年第二批拟支持柳州市专项债券项目23个,支持额度27.52亿元,其中产业园区项目18个,支持额度21.9亿元。
三是支持柳州市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2021年支持柳州市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63个,资金9.69亿元;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相关专项投资计划正陆续下达,截至目前已支持柳州市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7个,资金3.28亿元。
四是简化审批手续。根据《全区推行投资项目审批容缺后补十条措施(试行)》有关文件精神,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允许先办后补,同时指导业主在承诺后补时限内办结相关手续。对企业投资的备案类项目,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试行承诺制审批,即开工前涉及的各项审批手续(除环评、能评外),书面承诺并取得用地手续后即可开工建设。
(六)在用地保障方面予以支持
一是加强用地保障。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充分考虑柳州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业高质量发展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在建设空间要素保障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和支持。
二是重点支持耕地保护及耕地占补平衡保障能力。柳州市内列入国家和自治区审批(核准、备案)的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占用耕地的,对于符合指标调剂申请的,在自治区补充耕地指标调剂库指标充足情况下,尽量有偿调剂保障,切实提高柳州市项目用地耕地占补平衡能力,确保项目及时落地。
(七)积极助推柳州市资本市场发展
一是扎实推进企业上市培育。遴选符合条件的柳州市企业作为自治区重点拟上市企业进行精准培育。2021年7月,环球新材国际控股公司(即广西七色珠光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
二是持续夯实直接融资工作。2021年,自治区审核拨付柳州市2021年度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若干措施直接融资奖补资金1039.92万元,有效提升了直接融资积极性。2022年2月,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广西柳工集团机械有限公司,广西柳工集团机械有限公司实现整体上市,上市公司再融资取得重要成果。
二、自治区有关部门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自治区将对柳州建设广西副中心城市强化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继续大力支持柳州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在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政府专项债券安排上加大支持力度,支持柳州市申请中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节能减排资金等国家层面扶持资金,同时结合柳州市可偿债财力、债务风险、产业园区项目储备情况、实际资金需求和已发行政府债券资金使用情况等因素对符合条件的柳州重点发展产业及特色产业园区项目予以研究大力支持,推动柳州建设广西副中心城市。
(二)进一步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自治区相关厅局将加快推进柳州市境内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助力副中心城市建设发展。铁路方面,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铁路局、国家铁路集团等相关部委的汇报衔接,争取国家铁路集团加快涪陵至柳州铁路、柳州经贺州至韶关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同时争取相关部委对柳州至三江城际铁路、百色至河池至柳州至贺州城际铁路、昆厦高铁、张海高铁等项目的支持。公路方面,加快推进龙胜至峒中公路(龙胜至融安段)、龙胜至峒中公路(融安至罗城段)、柳州至金秀公路(柳州至桐木段)等3个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2022年开工建设。机场方面,配合机场集团完善柳州机场改扩建前期工作,争取项目尽快开工。水运方面,加快建设柳江红花枢纽至石龙三江口二级航道工程,加快推进都柳江—融江(省界至柳州)航道整治工程以及西南水运出海北线通道麻石、浮石、古顶、大埔等船闸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落实中央补助资金,早日实现开工建设。
(三)持续强化柳州市资本市场支持力度
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将充分发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广西基地服务功能,积极通过专题会议、资本市场培训、资本市场专家团服务等方式,培育、推动符合条件的柳州企业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积极运用再融资工具提升风险防控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进一步推动市县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升级,鼓励和引导各类私募股权基金加大对柳州企业的股权投资,助推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柳州市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制定政策支持文件
为了更好地推进副中心城市建设,我市积极研究《“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十四五”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强首府战略、自由贸易区政策和国内其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支持政策,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关于支持柳州加快建设广西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财政金融、产业发展、交通运输、土地政策、教育资源等方面提出柳州建设广西副中心城市的主要建设任务和需要自治区支持的事项。《意见》围绕我市在《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的“八大体系”,开展副中心城市建设。“八大体系”主要包括:加快建设广西现代制造城、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区域性高品质生态活力中心、构建内外畅通的开放合作中心、建设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意见》计划报自治区,在财政、金融、产业、土地指标、税收优惠等方面争取政策支持,也建议自治区参照其他省份的做法,以自治区政府的名义印发实施,赋予柳州匹配广西副中心城市的功能与规模,更好地推动广西副中心的建设。
(二)开展副中心城市规划编制
我市加快顶层设计,从编制规划入手明确定位、优化功能、提升质量、发挥作用。针对副中心城市的建设内容和指标体系,着眼于增强城市实力、区域均衡协调、工业发展、产业布局、人口分布、生态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方面,强化规划的覆盖面和控制性,着力填空白、补短板、强弱项。重点凸显广西副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区域产业中心、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教育中心和医疗中心、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等五大区域中心,全面提升人民居住、出行、生活品质,建设通畅快捷的枢纽城市、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运行高效的智慧城市、安全灵敏的韧性城市、生态绿色的低碳城市、民族风情浓郁的人文城市,持续提升柳州综合服务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待规划制定好后,我市将加快落实规划中的各项工作举措,真正地发挥作用,推进我市加快打造广西副中心城市。
(三)建立推进工作机制保障
成立副中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专班),加强统一谋划,系统协调推进广西副中心建设的规划编制、政策支持、措施保障、重点项目等工作推进。同时根据《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来柳调研座谈会纪要》(柳政阅〔2022〕27号)议定事项,运用与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建立的“厅市共建”机制,进一步优化“厅市合作”交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清单及政策清单,完善“厅市共建”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柳州市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四)加强项目谋划建设力度
一是做好项目谋划储备。柳州市将继续加强重大项目、“五网”建设项目、专项债券项目及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谋划,加快完善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将更多的项目纳入盘子。同时加强与上级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对接,为符合条件的项目申请资金支持。
二是加强交通枢纽建设。按照《柳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十四五”期,柳州市将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公铁水空“四位一体”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深入推进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建设,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的物流枢纽。我市将结合对外交通需求,进一步加强向上级部门汇报衔接,争取将相关铁路项目逐一纳入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同时,成立铁路和民航项目工作专班,跟踪督促项目规划建设情况。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柳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支持。
柳州市人民政府
2022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