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450200007604210R/2023-20898
效力状态:
发文单位: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3年05月09日
标  题:
柳政办〔2023〕34号关于印发柳州市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发文字号:
柳政办〔2023〕34号
发布日期:
2023年05月09日
文件下载:
下载
相关解读:

柳政办〔2023〕34号关于印发柳州市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柳州市人民政府2015年刘传林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柳州市对接长江经济

带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有关委、办、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柳州市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59

柳州市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

20232025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亲临柳州视察指导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柳州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根据《广西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深刻把握“四个新”总要求,强化“三大定位”对外开放合作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实业兴市 开放强柳”战略,积极主动对接服务长江经济带,分类分区域推进与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平台合作、生态环保和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交流合作,推动形成柳州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多赢格局,为奋力开创新时代新柳州建设新局面提供新的战略支撑

   (二)基本原则

    ——精准对接,各有侧重。紧盯长三角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滇黔等重点区域,把握对接方向,针对不同区域提出重点对接领域和任务,全面提升柳州经济支撑力、要素吸附力和辐射带动力。

      ——创新驱动,协同发展。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强化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引进新技术、谋划新产业、拓展新动能,增强对接的系统性和协同性,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动力和活力。

——开放引领,互利共赢。推动高水平开放,不断完善开放市场体系,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着力提升市场双向开放水平,大力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推动对长江经济带的产业转移承接,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深化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协同治理,引导形成以绿色为底色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等基础性工作;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产业对接、科技合作等领域的主导作用,深化与长江经济带的经贸和投资往来。

   (三)对接方向

    积极融入长三角技术创新体系。紧抓长三角产业转型升级机遇,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高新技术、高端产业交流合作,积极引进高端人才,补齐建强产业链,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全面参与“长三角地区—广西—东盟”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支持发展“一区多园”、“飞地经济”,加快上海漕河泾柳东创新创业园建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主动融入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物流和科技创新等重要领域,加强与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间产业协作,共同打造重要先进制造业和特色农业基地。

深度参与成渝城市群建设。整合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共有优势产业资源,深化产业链、产品链合作,积极参与成渝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体系建设,推进联合研发和配套协作,形成水平型的产业分工格局。以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切入点,培育通道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聚、物流集散的重要节点城市。

    持续推进桂滇、桂黔合作。深化与昆明、贵阳等高铁沿线城市合作,扎实推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示范区(柳州)广西园提质增效,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整合高铁沿线各种旅游资源,建立全域旅游合作联盟,共同打造粤桂黔滇川高铁经济带精品旅游线路

(四)发展目标

2025年,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初显,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高、重大合作平台作用显著提升,产业承接能力显著增强,融入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的程度不断提升。生态环保合作机制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城市间深层次合作加快,与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黔中、滇中区域城市群以及粤桂黔滇川高铁经济带经贸活动更加密切,区域性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

2035年,重大战略联动发展成效明显,参与“长江经济带广西东盟”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对接长江经济带区域性大市场基本建成,开放合作层次显著提高,形成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路径分明、合作共赢的协调发展格局,经济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取得重大成效。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内外交通网络,强化区域战略通道交通支撑

    1.畅通全域开放通道。按照“增加东西、提升南北、强化周边、融入国家”的原则,构筑多层次、复合型综合运输通道,全面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铁路方面,优化完善对接长江经济带铁路网建设,开展昆厦高铁百色经河池经柳州至贺州段通道研究,规划建设南宁经桂林至衡阳高铁衡阳至柳州段,完善国家中长期铁路规划呼南通道建设,提升北上客运通道服务水平;加快湘桂铁路柳州枢纽扩能改造工程建设,开工建设黔桂铁路增建二线,积极推动涪陵至柳州铁路前期工作研究,加强贵州、重庆货运通道建设,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运行服务效能,谋划柳州东站建设。公路方面,依托既有的 G72泉州至南宁高速公路、柳州经合山至南宁高速公路,建设G72泉州至南宁高速公路改扩建(桂林至柳州段)、从江—融安—荔浦公路、桂林龙胜(湘桂界)至峒中高速公路等项目形成连接长江中游组群及北部湾组群的通道布局。水运方面,加快推进都柳江—融江(省界至柳州)航道整治工程、提级改造西南水运出海北线通道四个船闸工程(麻石、浮石、古顶、大埔),提升北线通道通过能力;加快广西都柳江梅林航电枢纽工程、柳江红花枢纽至石龙三江口II级航道工程项目建设。航空货运方面,提升航线通达性,优化柳州至上海等门户枢纽机场以及成都、昆明、重庆、武汉、杭州等区域枢纽机场的直飞航班网络;加快空港物流产业园规划建设,推进柳州机场打造区域中心机场。信息网络方面,全面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融入中国东盟信息港项目建设,加快柳州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市重点办,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

    2.完善全域通达网络。构建市域内部“两环多通道多放射骨架”干道路网系统,加快推进快速环路系统建设,将城市周边重点乡镇和重要工业园区、旅游景区连接,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公路客运、公共交通配套服务能力。加快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5G车联网示范应用,打造智慧交通运输模式,构建多元、智能、立体的“智慧大交通”体系,重点推动广西(柳州)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改善城市运行环境。〔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大数据发展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

    3.建设综合物流枢纽。以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契机,加快形成与重庆、武汉等长江经济带其他国家物流枢纽之间的业务及数据交互,推动与成渝双城经济圈、长三角城市群等城市圈的有机联系。强化多式联运发展,以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为主,强化柳州至长江中游组群的出省快速交通供给。着力推动公铁联运。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柳州铁路港“一核二园三基地”对外衔接的城市道路、快速路及高速公路出入口,进一步优化交通组织。研究集装箱站场的布局和运营模式,开展集装箱公铁联运创新示范工程。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加快柳州航运交易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打造集口岸服务、船舶交易服务、物流交易服务、航运信息服务等一体化的航运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商务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市重点办,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

    (二)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培育跨区域产业链

4.大力承接传统产业转移。紧抓长江经济带实施“大保护”特别是长三角环境提质升级、产业升级换代、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外溢的机会,明确差异化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方向和领域,大力对接上海、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在汽车、机械、钢铁、建材、轻工等重点领域,精准引进和承接产业链企业和项目,打造一批龙头引领、链条完善、集约发展的产业集群。以融合发展为重点,围绕乘用车、商用车和发动机承接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重点发展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空调、转向系统等弱项缺项产业。抢抓长三角中心区工程机械等传统产业外溢机遇,围绕打造工程机械、建筑机械、现代农业机械三大板块,全面引进配套类项目,加强通用机械转型升级,建设柳工智能国际工业园,加快机械龙头企业产品升级和海外发展步伐。加快推动钢铁产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转型发展,加快发展汽车、家电、装备制造等领域用材。依托广西柳州现代服装产业园,大力引进国内知名品牌服装企业,做大做强柳州纺织服装加工业。依托粤桂智能家电集聚区、广西桂中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螺蛳粉产业园等园区,积极承接轻工产业转移,打造轻工千亿级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投资促进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

5.加强新兴产业深度对接。以园区化承载、高端化发展为导向,深化与长江经济带城市合作,加快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向上下游延展、向终端产品迈进、向新增长领域集聚,努力打造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双盈互利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实施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东风柳汽“龙行”工程,积极引进一批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深化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浙江、安徽、湖南、重庆等地知名企业合作,加快发展高端智能装备产品,打造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大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壮大智能终端、数字经济等信息产业,加快建设辐射西南地区的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柳州),创建国家级智能制造先行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快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推动现代中药、生物制品产业规模扩大,打造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参与共建西部大健康产业基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市投资促进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

6.引导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中国东盟工业设计城建设,推动工业设计成果转化。以获批中国(柳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契机,推动与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中国(贵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合作交流。建立会展合作机制,推动中国东盟(柳州)汽车工业博览会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联动发展,构建会展产业链。加大教育文化、生物医药、健康养老“互联网+服务”等业态招商力度,协同带动旅游、金融、物流等服务业的信息化,更宽领域承接现代服务业新业态。〔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

7.提升现代农业开放合作水平。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协同发展,围绕茶叶、油茶、水果、中药材等优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积极引进长江经济带农业资本、技术,补足短板薄弱环节,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动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研发推广合作,支持共建大宗农产品加工园区,合作建设蔗糖、中药材、竹木材等加工基地。参与实施农产品“桂品入沪”行动,强化市场、基地、平台、企业对接,对标长三角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农产品需求,靶向发展长江经济带绿色优质农副产品直供优供基地。深化农业科技创新合作交流,鼓励特色优势农业企业与长江经济带企业联合开拓国际市场,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促进行动,高质量打造柳州螺蛳粉、融安金桔、三江茶叶等区域性公共品牌,积极创建出口农产品质量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外向型农业企业,推动农业大规模“走出去”,扩大农业发展合作空间。〔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林业和园林局、市投资促进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

8.整合优化重大产业合作园区。把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主动与长江经济带产业园区对接,搭建产业合作和创新驱动发展平台,推动大规模、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和分工协作,吸引长江经济带先进产能在柳州产业园区集聚,把柳州产业园区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产业向广西转移的最佳承接地。创新产业转移合作模式,探索多元化的园区发展路径,鼓励与经济带城市建立产业合作结对关系,通过共建跨区域产业园区、两地园区结对共建等方式,共同打造一批强链、引链、补链的上下游配套项目,推动市场、规则、标准方面的一体化建设。〔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投资促进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

(三)推进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共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9.开展跨界融合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聚焦知识密度高、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新兴未来产业,利用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推进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与上海科技创业中心、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渝科创中心、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联合开展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特色资源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绿色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技术攻关。鼓励企业牵头联合长江经济带科研机构谋划申报国家和广西科技计划项目。〔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  

10.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优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深入开展与长江经济带的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人才联合培养、科研联合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活动。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供需对接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促进长江经济带先进技术、优秀科技成果与柳州“5+5”产业融合,积极做好长江经济带的科技成果在柳州的落地转化和产业化。吸引长江经济带知名创业投资机构为柳州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团队提供股权投资,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跟投等多种形式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

    11.联合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对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参与建设南柳桂科技创新走廊。参与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长江沿线创新型领军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申报创建自治区创新联合体,与长江流域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或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到长江经济带设立“创新飞地”。统筹推进柳州市大数据产业园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车联网先导应用环境构建及场景测试验证等一系列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化平台支撑。〔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市国资委,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

(四)发挥重大开放合作平台作用,不断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

12.协同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扎实推动粤桂黔滇川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提质增效,有效发挥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柳州)、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工业应用(柳州)基地等科创平台功能,积极推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柳州)广西园建设,力争建成粤桂黔滇川与东盟先进制造业开放合作先行区和创新创业集聚区。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建设,提高柳州至莫斯科中欧班列集结能力和运营质效,积极争取加密中越班列班次,加强与北部湾城市群协作,把出境优势转化为贸易和产业优势,促进全方位开放。〔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重点办,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

    13.积极融入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大格局。加快“引金入柳”,特别是加强与上海跨境金融交流与合作,做大金融规模、做全金融链条、做优金融功能,建设承接、延伸、补充、丰富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的金融产业集聚区。加快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创建自治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推动使用运行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全面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资本市场“柳州板块”做大做强,进一步落实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加快建成广西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产业金融核心区。〔责任单位:市财政局,人民银行柳州市中心支行、柳州银保监分局〕

14.发展对外开放平台经济。积极对接REC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新规则,加快国家外经贸商事服务综合改革示范区等外贸平台升级发展,有效促进贸易和投资,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高质量服务。推动柳州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做大做强,依托产业聚集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链、完善配套支撑产业链,推进基地形成产业优势明显、创新驱动突出,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的平台,不断提升外向型产业的带动、辐射和示范能力。依托柳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培育引进一批国际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平台,搭建进口商品供应链平台,减少商品供应中间环节,打造集仓储、物流、贸易、金融等功能为一体的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探索建立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开展大宗商品交易、结算、金融服务等功能,搭建集跨境电商、商品展示、保税仓储、分销配送功能于一体的保税展示交易平台,对接内外贸零售环节,参与国际贸易资源配置。〔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柳州贸促会、柳州海关,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

    (五)全力营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15.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共建统一的市场规则、互联互通的市场基础设施,加快清理妨碍同意市场和公平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确保“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全面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探索建立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处理和回应机制,增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推进跨区域的统一市场准入服务系统应用,完善市场竞争状况评估制度,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创建国家信用示范区,完善柳州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加强各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行业信用信息系统信用信息数据的归集和共享。〔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大数据发展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

16.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对接REC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新规则,主动对标上海、江苏、浙江等长江经济带重点省市营商环境,及时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持续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坚决落实各类惠企纾困政策,完善政策直达直享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用好“龙城亲清”在线平台,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发展难题,支持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深化“企业服务年”活动,依托“柳州企业日”、“柳州工匠日”等活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林业和园林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大数据发展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

17.加大投融资合作支持。深化中小微企业普惠型信贷合作,抓好“桂惠贷”政策落实,为金融产品创新和“桂惠贷”投放提供更多支持,提升“桂惠贷”的投放效率。鼓励长三角金融机构到柳州设立分支机构,支持柳州企业到长三角地区融资,支持合格投资者按市场化方式发起设立各类产业、科创投资基金,探索“投贷联动”新模式。支持外贸企业融资,大力推行特色信贷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外贸信贷投放。建设区域性产业金融服务中心,探索产融结合新机制,建设跨境供应链金融新平台。发挥好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优势,加快与“信易贷”等平台融合,推动涉企政务数据与金融机构共享。〔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柳州银保监分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

18.强化招商引资。深入研究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和产业转移趋势,持续深化产业交流与合作,加强地区间产业转移项目协调合作,常态化开展长江经济带驻点招商工作。紧盯长江经济带标杆企业,大力引进“四类500强”企业、聚焦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积极利用会展、协会、商会等平台,探索资本招商、轻资产招商、飞地招商、特许经营招商等招商模式。完善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通过市场化手段提升招商服务水平,打造“投资柳州”招商品牌,确保达成一批高质量的合作成果。〔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工商联,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

(六)强化多领域交流合作,推动公共服务协同发展

19.加强教育医疗康养合作。发挥高校资源优势,通过平台共享、学科共建、教师交流等方式,推动与长江经济带建立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共同培养专业高层次人才,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支持市内高校与长江经济带知名企业合作,建设行业特色鲜明的产业研究院。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职业教育发展布局,加快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推动以产教融合为抓手的校企合作,鼓励职业院校紧密对接长江经济带产业链、创新链,构建与产业结构、人才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体系,建立蓝领成长通道,探索共建高水平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利用长江经济带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校长、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能力,积极推进区域性教育数据和资源汇聚应用治理中心建设,搭建教育数字资源大脑。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打造全国区域儿童医疗服务同质化发展的“高地”和“样本”。鼓励柳州三级甲等医院与长江经济带高水平医院开展交流协作,深化医学科研与技术交流。支持长江经济带医院到柳州合作办院、开办分院,共同搭建医疗实验室。加强区域中药资源优势合作,鼓励长江经济带企业到柳州中药材产地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提升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促进中医药壮瑶医药振兴发展。鼓励长江经济带大型品牌养老服务、疗养机构到柳州连锁运营,建立旅居养老基地。〔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

    20.加强人才交流合作。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持续优化柔性引才机制,推动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以研发机构、离岸科技创新中心为主要形式的“人才飞地”,加速长江经济带各类人才向柳州集聚。依托广西(柳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有限公司等平台,融入长江经济带人力资源统一市场,整合人才引进管理服务资源,建立线上线下、互促互动的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机制,培育一批具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竞争优势明显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创新人才流动体制机制,用好柳州“智慧人才”服务平台,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和“畅行”计划,提高人才服务质效。〔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国资委,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

21.加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搭建文化艺术交流平台,运用好“剧目+推介”经验,通过赴长江经济带开展精品展演展播展览展示活动,着力推出一批具有柳州特色、柳州印记、柳州品质的优秀文艺精品,传播柳州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文化。深化跨省区文化旅游宣传推广联盟合作,支持城市间开展多层次文化交流活动。鼓励长江经济带企业投资柳州文艺院团,推动戏曲艺术振兴发展。依托粤桂黔滇川高铁经济带,建立全域旅游合作联盟,联手搭建旅游区域合作平台,共同开发“高铁+全域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整合文化、生态特色和民族民俗等资源优势,打造窑埠古镇、月也侗寨等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核心目的地。依托柳州山水资源优势,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继续办好柳州国际水上休闲运动会、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柳州马拉松赛、“鱼峰歌圩”全国山歌邀请赛、中国东盟(柳州)旅游装备博览会等一批有影响、有规模的品牌赛事和节庆展会活动,吸引长江经济带城市广泛参与,助力广西大健康和文化旅游装备制造基地建设。〔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商务局、市体育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

(七)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共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22.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完善河长制、林长制、湖长制、田长制,加快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统筹推进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湿地生态修复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履行《都柳江流域市(州)级跨区域环境联合交叉执法协议》,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建立跨省环境联合交叉执法机制,会同黔东南州定期开展流域省级跨区域联合交叉执法活动。〔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

23.共同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绿色发展机制建设,深化低碳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城市试点建设,全面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着力培育一批碳中和产业,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柳州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环保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促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环保优秀企业、技术、产品“走出去”、“引进来”,依托柳州节能环保产业协会,引导企业参与长江经济带环保交流合作,吸引长江经济带城市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物流、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入驻柳州,完善节能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链。深入推动跨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推进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进一步推动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和新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明确组织领导机构,加强人员、经费等方面的保障。牵头单位要强化工作任务的分解和细化,责任单位要细化工作方案,明确责任、落实到位,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二)强化政策举措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统筹用好现有财政性资金,加大对重点产业、龙头企业、重点平台的支持力度。要主动向国家、自治区争取在专项规划编制、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安排、重大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柳州支持。

(三)加强督促问效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化、具体化、清单化、责任化、机制化、策略化管理,加大推进力度,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加强日常督促指导,对本实施方案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研究解决,确保各项工作如期推进。

附件:柳州市对接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重点方向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协办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59日印发

返回 柳政办

首页

走进柳州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回应

数据专题

索  引  号:
11450200007604210R/2023-20898
效力状态:
发文单位: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3年05月09日
标  题:
柳政办〔2023〕34号关于印发柳州市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发文字号:
柳政办〔2023〕34号
发布日期:
2023年05月09日
文件下载:
下载
相关解读:

柳政办〔2023〕34号关于印发柳州市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