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柳州市生态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5-06-04 12:00 【字体:小中大】
今天(4日)上午,柳州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5年柳州市生态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会上向大众介绍柳州市2024年全年生态环境状况及2025年上半年污染防治工作重点情况。
【10:10 更新】发布会正式开始
参加发布会的有: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韦永祥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 李煊
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 陈浩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覃国琴主持发布会。
【10:15 更新】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韦永祥作新闻发布。
2024年,柳州市统筹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跃升实现新突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与PM2.5双创历史最优;地表水水质再度蝉联全国第一,实现“五连冠”;土壤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市规上工业碳强度同比下降17.1%,全社会碳强度同比降低14.6%。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也得益于每一位市民朋友监督和参与。
下面,我向大家通报2024柳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及2025上半年重点工作情况。
一、2024柳州市生态环境状况
大气质量方面:空气环境质量达到新高。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366天。其中优良361天,较2023年多6天,轻度污染5天,没有发生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8.6%,较2023年提升1.3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25.5微克每立方米,比2023年下降2微克每立方米。各县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均超过95%。
水环境质量方面:地表水水质全国排名第一。所有断面连续七年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标准。市区及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4个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水质保持稳定,达到考核要求。
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为100%;农用地安全利用达到考核目标。
声环境质量方面: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市区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均值为56.3分贝,质量等级为三级。道路交通昼间噪声等效声级加权平均值为67.5分贝,质量等级为一级。功能区昼间噪声监测达标率为98.3%,夜间噪声监测达标率为96.7%。
辐射环境方面: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空气吸收剂量率、空气累积剂量、空气中碘活度浓度、饮用水源地水中总阿尔法和总贝塔活度浓度、土壤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均处于当地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未发现异常变化。
自然生态环境方面:自然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生态质量指数为73.55,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保持“一类”。
二、2025年上半年重点工作情况
一是突出抓好涉重金属环境风险排查整治。深入开展全市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完成生活垃圾填埋场、城市供水厂、尾矿库环境和安全等4项隐患排查工作,“散乱污”企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涉重金属企业、涉重金属矿山环境风险隐患形成初步排查结果。
二是着力打好蓝天保卫战。今年以来,由于受干旱天气等因素影响,全区大气污染面临严峻形势。我市也全力应对,加大超低排放改造和应急应对等工作,努力克服不良条件影响。目前,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总体进度超90%;完成小锅炉淘汰整治137台。启动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响应21次,污染天气应急响应2次,响应天数54天,累计抢回优良天数37天。截止6月2日,全市优良天数比率88.9%,PM2.5浓度35.3微克每立方米。
三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巩固水质生态优势。推进柳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完成2025年柳州市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开展分片下沉帮扶,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完成率96.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5.9%。第一季度,柳州市1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水质标准,其中I类水质断面9个,一类水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30%,水质指数较去年同期变好。
四是净土保卫战稳步推进。修订印发《柳州市2025年度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共27家企业纳入2025年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动态更新并公布柳州市污染地块名录2次,现在册污染地块数21个。深入开展土壤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推进三个风险管控项目有序施工建设。
五是务实创新推进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和“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编制《柳州市气候投融资赋能柳州市钢铁、水泥行业重点企业应对全国碳市场策略研究报告》《柳州市螺蛳粉行业碳排放调研报告》等。广泛征集气候投融资项目,今年新增储备气候投融资重点项目46个,总投资254.56亿元。试点获批以来,全市共储备气候投融资重点项目374个,总投资3066.35亿元,其中123个项目获得融资支持,累计投放各类信贷资金897.23亿元。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创建“无废细胞”57个,废旧家电拆解项目环评获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完成招标。
今天的成绩只是起点,未来的挑战仍需攻坚。2025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落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目标任务、深入推进美丽广西建设的关键一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系统落实美丽中国、美丽广西建设和全国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为打造生态宜居、绿色繁荣的新柳州筑牢坚实的生态根基,全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柳州实践。
明天就是六五环境日,柳州主场活动将在柳州市城中区马鹿山公园开展,希望各位媒体朋友能到场参加,一同建设美丽柳州、传递绿色之声,谢谢各位。
【10:30 更新】答记者问环节
《广西日报》记者问:柳州市在环境空气质量方面成绩突出,请问柳州2024年如何打好蓝天保卫战?2025年以来完成了哪些工作?接下来还将怎么做?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李煊答:2024年,我市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比率和PM2.5两项约束性指标达到历史最优水平。总结起来,主要是做好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争资金、推项目,强化工业大气污染管控。全市新增完成大气污染重点治理项目15个,完成了2批次中央大气污染防治项目申报,共有19个项目获得了2.0851亿元资金支持。自2019年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投向广西以来,我市共成功申报项目58个,获资金支持4.1548亿元。
二是抓重点、通堵点,科学管控秸秆露天焚烧。全面推行甘蔗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和有序处置“三位一体”模式。强化焚烧火点处置管控,全年火点处置率为96.15%。印发《柳州市甘蔗秸秆有序处置工作办法》,组织有序处置19.51万亩。统筹相关县区、制糖企业探索推广分步式机收等经济、高效的蔗叶离田利用市场化模式,全蔗处置比例从1%提升至5%左右。
三是优结构、促转型,持续深化移动源污染管控。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提升至20.6%,新能源公交车占比提升至75.18%,新能源出租车占比增长到96.06%。推进大宗货物运输结构调整,水路客货运量同比增长5%。完成老旧柴油货车淘汰4067辆。
四是强调度、督落实,积极应对污染天气过程。2019—2024年连续6年保住大年初一优良。全年启动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响应11次、污染天气应急响应2次,响应天数25天,累计抢回优良天数20天,综合保良率80%。
2024年蓝天保卫战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总体来看,我市空气质量改善仍未摆脱“气候影响型”,改善成果还不稳固。2025年1—2月,受长期干旱天气和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出现下滑。经过一段时间的攻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如:钢铁超低排放改造总体进度已过90%,完成小锅炉淘汰137台次,完成新一轮“散乱污”企业全面排查,加强烟花爆竹源头管控等。目前,空气质量已逐渐回稳向好,但是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下一步,我市将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工作统筹,推进措施落地。印发实施《柳州市“十四五”收官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重点工作清单》,定期调度通报工作进展。制定“十四五”收官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谋划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狠抓工作落实。
二是一体推进蔗叶禁烧和综合利用。蔗叶露天焚烧是当前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难点问题。我们将联合农业糖业部门加大力度推广分步式机收等全蔗处置模式和生物质焚烧处置项目,同时推动县区秸秆禁烧执法工作落地,疏堵结合减少蔗叶无序焚烧情况,减轻秋冬季焚烧污染。
三是不断提升重污染天气应对效能。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工作机制,监督落实应急减排管控措施,确保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精准、高效。
中国新闻社记者问:柳州已经连续5年获得全国“水质冠军”,形成了卓有成效的治水经验,接下来,围绕美丽河湖建设,柳州将有哪些计划和举措?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韦永祥答:柳州水质冠军是全市人民引以为傲的金字招牌和城市名片。水生态是我们生态环境系统非常重要的工作方向。美丽河湖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领域,生态环境部将其作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的重要抓手,今年将开展第一批试点。柳州市积极响应,依托连续五年水质冠军的优势,以“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为目标,编制了工作方案,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一、深化水环境治理。工业污染治理方面,严格环境准入,对新上项目严格环评审批;运用遥感、无人机、无人船等现代技术,对企业生产、排污、治污全过程管控,杜绝非法排污。城镇污水治理方面,推进改造老城区管网,提升污水收集效率;加快市区4个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同步补齐镇、村管网短板;依托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控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与绿色防控技术,以生猪养殖为重点,推进粪污绿色处置,推广异位发酵床工艺;加强对散养户的引导帮扶,规范养殖行为,降低农业面源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二、强化水资源保护。严格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执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构建精细化用水管理体系与实时监测网络,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河流生态放水设施改造及流量监测,保障下游河道生态用水。加快洋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缓解枯水期水资源短缺问题。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广节水器具,老旧小区改造与新建建筑标准双管齐下,营造全民节水氛围。
三、推进水生态修复。开展柳江流域生态调查与健康评估,构建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精准诊断水生态问题。统筹推进重点支流生态修复,开展新圩河等流域生态护岸、缓冲带建设,在污水处理厂下游及支流入河口建设人工湿地,综合运用控源截污等工程措施,改善水体生态。实施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开展水生生物资源调查,建立濒危物种预警系统;通过增殖放流补充生物种群,同时强化河湖岸线保护,严禁非法采砂取土,恢复岸线自然生态功能。
四、拓宽资金渠道,保障项目落地。完善《柳州市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实施方案》,深度挖掘项目特色,精准匹配政策方向,争取更多上级资金支持,为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项目的有序推进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柳州,绘就美丽河湖新画卷。
《南国今报》记者问:在噪声整治过程中,生态环境部门与其他部门是如何分工的?生态环境部门如何开展噪声监管和执法工作,近期噪声整治有哪些计划?
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陈浩答:为进一步厘清责任,加强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提升噪声污染问题处理效率,2024年9月,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相关通知,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中政府指定部门的职责。具体分工如下: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娱乐场所法定经营时段内产生的社会生活噪声等由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商业活动高音喇叭、公共场所使用音响器材、猜码等其他社会生活噪声由公安部门负责;交通噪声由公安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共同负责;居民住宅区电梯噪声由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居民住宅区除电梯外的其他公用设备噪声由城区政府指定部门负责。自该办法实施以来,各部门各司其职,高效完成了各领域的监管执法工作。
随着2025年高考、中考的临近,为保障两考期间的噪声环境安全,我局印发了《柳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加强2025年高考、中考期间噪声污染管控的通告》,全面实施两考期间噪声管控工作。高考管控期为2025年6月2日至6月9日,中考管控期为2025年6月19日至6月27日。管控期内,每日12:00至14:30、20:00至次日07:30,全市县级以上建成区范围内禁止从事产生噪声影响的各类建筑施工作业(抢修、抢险作业除外);考试期间,全市考点300米范围内禁止各类建筑施工作业。同时,对管控期内的商业活动、公共场所音响器材、餐饮场所猜码、机动车噪声等也提出了管理要求。希望广大市民、企事业单位、施工单位、餐饮经营者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宁静的备考环境。目前,我局已启动噪声敏感点排查工作,广大市民如发现噪声污染问题,可拨打政府热线12345进行反映。
《柳州日报》记者问:当前全区都在开展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请问我们柳州市目前工作进展如何,有什么特点?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韦永祥答: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启动以来,本市(含各系统)开展排查整治累计出动人员12821人次,排查点位(涉重企业、散乱污企业、尾矿库、矿山、水厂、填埋场等)共7751个,累计纳入问题清单共328个。国务院督导组,自治区有关领导先后来柳调研指导工作,对我市排查整治工作给予了肯定。柳州开展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涉重金属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迅速成立柳州市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系统部署各项工作,全面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自治区副主席,市委书记谭丕创同志亲自组织,研究制定方案,布置工作,带头到鱼峰区、柳北区有关企业开展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督导检查,现场就相关问题整改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壮同志,副市长石小松同志领导分别深入各县区调研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情况。
二是加强工作统筹和部门协同,上下一心抓隐患排查。考虑到县区力量薄弱,技术力量有限,尾矿库环境、市县两级供水厂和城市垃圾填埋场三项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分别由市生态环境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局组织专家骨干力量完成,不增加基层负担。为确保“散乱污”企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涉重金属矿山环境安全隐患这三项需要摸清底数,点多线长面广的排查工作没有遗漏,充分动员发挥基层力量做排查,坚决扫清盲区死角。
三是坚决不要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GDP,重拳出击抓整改。坚决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各县区严格细化整改方案、落实整改举措,全面消除环境风险隐患。目前,自治区核定问题已完成整改107个,整改完成率为32.62%。生态环境部门立案3起,公安机关已侦破3起涉重金属污染环境刑事案件。
【10:47 更新】
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