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退役军人的“幸福账单”,这样兑现!
编者按
厚植边疆民族地区特色优势,紧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主题,广西正在以创新驱动破解改革难题,以精准服务练就实干担当硬本领,以系统思维筑牢机制创新软实力,以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四全”服务为有力举措,打造“‘军’绣壮乡”品牌,以军人本色为笔、以壮乡山水为卷,绘就退役军人事务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壮美图景。
广大退役军人用忠诚守卫山河、以热血书写担当,是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站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节点,我们将持续打造“‘军’绣壮乡”主题宣传品牌,宣传各行各业退役军人典型,引导广大退役军人见贤思齐,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探索建立“政策精准直达、服务全程跟踪、诉求闭环化解、落实动态调度”的“四链”机制,确保退役军人工作全流程可溯、全要素可控、全周期可评;把退役军人的“问题清单”变为“幸福账单”,以“为退役军人办理10件实事”为民生标尺,解决急难愁盼,让每一件实事都成为温暖退役军人的“阳光工程”;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构建精准服务体系,以数字赋能提升服务温度。健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岗位对接+创业孵化”全链条服务体系,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引导退役军人积极投身“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在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中再立新功。我们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退役军人真点赞、人民群众好评价。
结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自治区党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机构改革背景下破解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作用发挥难”作为年度重点工作研究推进,先后召开2次办公室主任会议、14次座谈会、1次专题会,研判形势,破解难题,探索出了符合广西实际情况的经验做法:
一是强阵地。将“保留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牌子”写入《广西壮族自治区机构改革实施意见》,为全区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改革提供了指引和遵循。目前,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全部合并到便民服务中心等民生服务领域机构,并由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等兼任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将老兵接待室、荣誉室、咨询室等服务阵地进行功能整合,打造成退役军人“精神家园”。
二是强队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等方式充实基层力量,每个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3名,并建立工作机制,确保人员稳定。
三是强职能。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制定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职责清单,统一明确服务站所涵盖的政策咨询、权益维护、就业创业等具体职能,确保服务内容不“缩水”。
四是强服务。在广西,退役军人服务站与便民服务中心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了服务效能的显著提升,做到了阵地不丢失、人员不减少、职能不弱化、工作不淡化。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就业创业扶持等事项,均可实现“一站式”办理。在这种模式下,我们的工作只能做增量,不能做减量,实现退役军人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一揽子”解决、“一站式”服务。
黄卫平:我们将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纳入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重点支持范围,组织“9·30”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统筹中央和自治区资金2.3亿元用于烈士纪念设施修缮改造和烈士亲属祭扫服务保障,在龙州、那坡县烈士陵园修建英名墙,完成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收殓保护、清明期间烈士祭扫服务保障等重大工作任务,为367名烈士、14名病故军人寻找到亲人。
黄卫平: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始终把退役军人视为稳边固防、兴边富民的生力军。在推进退役军人参与乡村振兴、边疆治理和民族团结方面,广西立足边疆实际,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资源整合,用“三个融合”激活退役军人自身动力,探索出一条具有边疆特色的发展路径。